建筑企业工程车辆驾驶安全培训:工地作业安全操作规范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7-28

 

工程车辆驾驶前准备

车辆检查

外观检查:环绕车辆一周,查看车身是否有明显凹陷、刮擦,车漆有无脱落,这不仅关乎车辆美观,更能发现潜在的结构损伤。检查车窗、后视镜是否完好无损,确保视野清晰,避免因视线受阻引发事故。同时,留意车辆的标识牌是否清晰可见,这在某些施工场景下有助于识别车辆用途和行驶路线。

轮胎检查:轮胎状况直接影响车辆行驶安全。仔细检查轮胎表面是否有磨损不均的情况,如发现一侧磨损严重,可能是车辆定位出现问题,需及时调整。查看轮胎花纹深度,花纹过浅会降低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尤其是在湿滑路面行驶时,容易导致车辆失控。此外,要检查轮胎是否有鼓包、破裂或嵌入异物,如有问题应立即更换或清理。定期使用胎压计测量轮胎气压,确保气压符合车辆规定标准,气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轮胎寿命和行车安全。

灯光检查:依次开启车辆的大灯、转向灯、刹车灯、雾灯等,检查灯光是否正常亮起,亮度是否足够。大灯照亮前方道路,转向灯指示车辆行驶方向,刹车灯警示后方车辆注意减速,雾灯在恶劣天气下提供额外照明,任何一个灯光出现故障都可能引发危险。同时,检查灯光的照射角度是否合适,避免因角度偏差影响照明效果。

制动系统检查:制动系统是车辆安全的关键。启动车辆后,踩下刹车踏板,感受刹车的力度和响应速度。刹车踏板应具有一定的行程和回弹力,踩下时不应有松软或过硬的感觉。检查刹车油液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液位过低可能意味着制动系统存在泄漏,需及时排查修复。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刹车盘和刹车片的磨损情况,判断制动系统的工作状态,如发现刹车片磨损严重,应及时更换。

液压系统检查(针对有液压装置的车辆):对于配备液压装置的工程车辆,如挖掘机、装载机等,检查液压油液位至关重要。液位过低可能导致液压系统工作不稳定,甚至损坏液压元件。同时,观察液压油是否有变质、乳化现象,如有则需及时更换液压油。检查液压管路是否有泄漏,可通过查看管路表面是否有油渍或滴油现象来判断,一旦发现泄漏,应立即停止使用车辆,并进行维修。此外,还要检查液压系统的滤清器是否堵塞,如堵塞会影响液压油的过滤效果,进而影响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

防御性驾驶培训 (26).jpg

证件与装备准备

驾驶证与行驶证:驾驶员必须确保自己持有所驾驶车型对应的有效驾驶证,驾驶证的准驾车型与实际驾驶车辆不符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将面临严厉处罚,同时也会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行驶证是车辆合法上路的凭证,要随车携带且证件信息应与车辆实际情况一致,包括车辆型号、车架号、发动机号等。定期检查驾驶证和行驶证的有效期,提前办理换证手续,避免因证件过期导致无法正常驾驶。

工作证件(如有要求):在一些大型建筑工地或特定项目中,施工单位可能要求驾驶员佩戴工作证件,以方便识别和管理。工作证件通常包含驾驶员的个人信息、所属单位、岗位等,应妥善保管并在工作期间按规定佩戴,以便在施工现场顺利通行和开展工作。

安全装备:工程车辆驾驶室内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灭火器要定期检查压力是否正常,确保在车辆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使用,有效灭火。急救箱内应配备常用的急救药品和器材,如创可贴、消毒药水、绷带等,以应对驾驶员或乘车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伤病情况。此外,一些车辆还应配备三角警示牌,在车辆发生故障或事故需要临时停车时,放置在车辆后方适当位置,警示过往车辆注意避让。

了解施工环境与任务

熟悉施工场地布局:在进入施工现场前,驾驶员应获取施工场地的布局图,了解场地内道路、建筑物、材料堆放区、作业区域等的分布情况。熟悉道路走向和转弯半径,避免因道路不熟悉导致车辆碰撞障碍物或陷入困境。明确材料堆放区的位置,以便在运输材料时能够准确停靠。了解作业区域的范围,特别是一些危险作业区域,如深基坑、高空作业下方等,要保持安全距离,防止发生意外。

掌握施工任务与流程:与施工负责人或调度人员沟通,详细了解当天的施工任务,包括运输材料的种类、数量、目的地,以及作业的先后顺序等。清楚施工流程有助于合理安排车辆行驶路线和作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因任务不明确而造成的重复劳动或延误。例如,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中,要了解浇筑的部位、时间要求,确保混凝土罐车能够按时到达并顺利卸料。

知晓安全注意事项:施工现场存在诸多安全风险,驾驶员必须了解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例如,施工现场可能存在交叉作业,要注意上方是否有物体坠落,避免在危险区域停留。了解施工现场的信号指挥规则,如手势信号、旗语等,确保能够准确理解指挥人员的意图,安全完成作业。此外,还要注意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施,避免车辆触碰电线引发触电事故。同时,关注天气变化对施工的影响,如在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降低车速、避免在易滑坡区域行驶等。

防御性驾驶培训 (25).jpg

工程车辆在工地行驶安全规范

行驶速度控制

一般行驶速度要求:在建筑工地内,由于人员和设备往来频繁,路况复杂,工程车辆应严格控制行驶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在主干道上行驶速度不宜超过 20 公里 / 小时,在次干道或人员密集区域行驶速度应更低,通常不超过 10 公里 / 小时。较低的行驶速度有助于驾驶员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情况,如行人突然横穿道路、设备故障导致道路堵塞等。同时,也能减少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扬尘和噪音,降低对施工现场环境和人员的影响。

特殊路段速度限制:在一些特殊路段,如弯道、陡坡、狭窄道路、交叉路口等,车辆行驶速度应进一步降低。弯道行驶时,过快的速度会使车辆离心力增大,容易导致车辆侧翻或与路边障碍物碰撞,因此车速一般应控制在 5 公里 / 小时以下,并提前鸣笛警示。陡坡行驶时,要根据坡度大小和车辆性能合理控制速度,避免车辆失控下滑或熄火后溜,一般车速不宜超过 8 公里 / 小时。狭窄道路由于空间有限,车辆行驶时应缓慢通过,速度控制在 5 公里 / 小时左右,同时注意观察周围情况,防止刮擦。交叉路口是交通流量较大的区域,车辆行驶速度不得超过 5 公里 / 小时,要注意观察各个方向的交通状况,确保安全后再通过。

速度控制的重要性:合理控制行驶速度是保障工程车辆在工地安全行驶的关键。超速行驶会使车辆的制动距离增加,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驾驶员无法及时停车,容易引发严重事故。同时,超速行驶还会增加车辆的磨损和油耗,缩短车辆使用寿命。此外,在工地这样复杂的环境中,超速行驶还可能对周围的施工人员和设备造成威胁,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因此,驾驶员必须时刻牢记速度限制要求,严格控制车速,确保行车安全。

行驶路线遵循

按照指定路线行驶:施工单位通常会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规划工程车辆的行驶路线,驾驶员必须严格按照指定路线行驶。指定路线一般经过合理规划,考虑了道路的承载能力、交通流量、与作业区域的距离等因素,能够确保车辆安全、高效地通行。随意改变行驶路线可能会使车辆驶入未经压实的软土地段,导致车辆陷车;或者进入危险作业区域,如靠近正在进行爆破作业的区域,危及车辆和人员安全。同时,不按规定路线行驶还可能造成交通混乱,影响其他车辆和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行。

注意路线标识与指示:施工现场的行驶路线通常会设置明显的标识和指示牌,如道路指示牌、箭头标识、限速标识等。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这些标识和指示,按照其指引行驶。道路指示牌会标明前方道路的方向和目的地,帮助驾驶员确定行驶路线;箭头标识指示车辆的行驶方向,避免驾驶员走错路线;限速标识提醒驾驶员控制车速,确保在规定速度范围内行驶。此外,一些特殊路段还可能设置警示标识,如 “前方施工,注意安全”“危险路段,谨慎驾驶” 等,驾驶员看到这些标识后应提高警惕,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应对路线临时调整: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突发工程变更、道路损坏、设备故障等,行驶路线可能会临时调整。当遇到这种情况时,驾驶员应及时获取路线调整信息,通常施工单位会通过现场指挥人员、广播通知、微信群等方式告知驾驶员。驾驶员要听从指挥人员的安排,按照新的路线行驶。在行驶前,要对新路线进行观察和了解,熟悉路况和周边环境,确保能够安全通过。如果对新路线存在疑问,应及时与指挥人员沟通,避免因误解而走错路线。

与其他车辆、行人及设备的安全距离保持

与其他车辆的安全距离:在工地道路上行驶时,工程车辆与前方车辆应保持至少 20 米的安全距离。这一距离能够保证在前方车辆突然刹车或发生故障时,后方车辆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采取制动措施,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在弯道、陡坡、雨天等特殊情况下,安全距离应适当增大,一般应保持在 30 米以上。同时,车辆在超车时,要确保与被超车辆保持至少 1.5 米的横向安全距离,避免在超车过程中发生刮擦。超车前要提前开启转向灯,观察前方和后方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再进行超车操作。

与行人的安全距离:施工现场人员众多,工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与行人保持安全距离。当车辆靠近行人时,车速应降低至 5 公里 / 小时以下,并注意观察行人的动态。一般情况下,车辆与行人应保持至少 2 米的安全距离,避免车辆刮碰行人。在人员密集区域,如工人休息区、材料装卸区等,驾驶员要更加谨慎驾驶,密切关注行人的行动,必要时停车等待行人通过后再继续行驶。同时,要注意行人可能因注意力不集中、躲避其他车辆等原因突然横穿道路,因此驾驶员要提前做好预判,随时准备采取制动措施。

与施工设备的安全距离:施工现场有各种施工设备,如塔吊、起重机、挖掘机等,工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与这些设备保持安全距离。与正在作业的塔吊、起重机等设备,应保持至少 5 米的安全距离,防止设备吊运的物料掉落砸中车辆。与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作业区域,要保持至少 3 米的安全距离,避免被设备的工作部件刮碰。此外,还要注意施工设备的停放位置,避免车辆与停放的设备发生碰撞。在经过施工设备时,驾驶员要提前观察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周围环境,确认安全后再缓慢通过。

防御性驾驶培训 (24).jpg

工程车辆作业安全操作

物料装卸安全

装卸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物料装卸作业前,驾驶员应将车辆停放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并拉起手刹,防止车辆滑动。检查车辆的货箱、车厢等装载部位是否完好无损,如有破损应及时修复,避免在装卸过程中物料泄漏或掉落。同时,要与装卸人员沟通,明确物料的装卸方式、数量和堆放要求等。对于一些特殊物料,如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品等,还需了解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并确保车辆配备了相应的防护设备和消防器材。

装卸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在物料装卸过程中,驾驶员要听从装卸人员的指挥,配合完成装卸作业。当使用吊车、装载机等设备进行装卸时,驾驶员应将车辆停放在合适位置,使设备能够准确地将物料装卸到车辆上或从车辆上卸下。在装卸过程中,车辆不得启动或移动,以免发生意外。同时,驾驶员要注意观察装卸设备的操作情况,确保物料的装卸过程安全、平稳。对于散装物料,如砂石、水泥等,要注意装载高度,避免物料超高、超宽,影响车辆行驶安全。装载完毕后,要对物料进行固定和遮盖,防止物料在运输过程中洒落。

装卸后的检查工作:物料装卸完成后,驾驶员要对车辆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物料的堆放是否稳固,固定绳索或链条是否牢固,遮盖物是否严密。如有物料堆放不整齐或固定不牢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加固。同时,要检查车辆的轮胎、悬挂、制动等系统是否因装卸作业受到影响,如有异常应及时排除故障。此外,还要检查车辆周围是否有遗漏的物料,如有应及时清理,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


特殊工程车辆作业安全(如起重机、挖掘机等)

起重机作业安全:

作业前检查:起重机操作人员在作业前要对起重机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检查起重机的金属结构是否有变形、裂纹,各连接部位的螺栓、销轴是否松动;检查起升、变幅、回转等机构的传动装置是否正常,润滑是否良好;检查钢丝绳是否有断丝、磨损、扭曲等情况,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检查吊钩、吊具是否完好,保险装置是否有效;检查起重机的电气系统是否正常,各控制开关、按钮是否灵敏可靠。同时,要了解作业现场的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确保起重机的支撑地面坚实、平整,作业范围内无障碍物。

作业过程操作规范:在起重机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起吊重物前,要先进行试吊,将重物吊起离地面 20 - 50 厘米,停留一段时间,检查起重机的稳定性、制动装置的可靠性以及重物的捆绑情况,确认无误后再正式起吊。起吊过程中,要保持吊钩垂直,严禁歪拉斜吊,避免因受力不均导致起重机倾翻或重物掉落。要严格控制起吊重量,不得超载作业,同时要注意起升、下降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在回转作业时,要提前鸣笛警示,观察周围情况,确保安全后再进行回转操作。此外,起重机在作业过程中,严禁人员在起重臂下停留或通过。

作业后的整理工作:起重机作业完成后,操作人员要将起重臂降至 40 - 60 度之间,并将吊钩升至接近上限位置,防止吊钩摆动伤人。将起重机停放在指定位置,拉起手刹,关闭电源。对起重机进行清洁和保养,检查各部件的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部件。同时,要填写作业记录,记录起重机的作业情况、设备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挖掘机作业安全:

作业前准备:挖掘机操作人员在作业前要对挖掘机进行检查,包括检查挖掘机的外观是否有损坏,各部位的连接螺栓是否紧固;检查发动机的油位、水位、冷却液液位是否正常,启动发动机后听其运转声音是否正常;检查液压系统的油位是否正常,管路是否有泄漏,各操纵杆的行程是否正常;检查履带的张紧度是否合适,链条是否有松动或断裂的情况。同时,要了解作业现场的地形、地质情况以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避免在作业过程中损坏地下管线。在作业区域周围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作业过程操作规范:在挖掘机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保持正确的操作姿势,双手握住操纵杆,双脚控制行走踏板。挖掘作业时,要根据土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挖掘方式,避免强行挖掘导致挖掘机损坏。在挖掘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深度,避免超挖或欠挖。当需要将物料装车时,要与运输车辆配合好,将物料准确地装入车厢内,避免物料散落。挖掘机在行走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避免碰撞障碍物。同时,要注意行走路线的坡度和地形,避免在陡坡或松软地面上行走,防止挖掘机倾翻。此外,挖掘机在作业过程中,严禁人员站在铲斗回转半径范围内。

作业后的维护工作:挖掘机作业完成后,操作人员要对挖掘机进行清洁,清除机身和铲斗上的泥土、杂物等。检查各部位的润滑情况,及时补充润滑油。检查履带的磨损情况,如有磨损严重的部位应及时更换。对挖掘机的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进行检查,确保各系统正常工作。同时,要将挖掘机停放在安全位置,拉起手刹,关闭电源,并填写作业记录。

防御性驾驶培训 (3).jpg

夜间及恶劣天气作业安全

夜间作业安全:

照明设备检查与使用:在夜间进行工程车辆作业时,车辆的照明设备至关重要。作业前,驾驶员要仔细检查车辆的大灯、雾灯、转向灯、刹车灯等照明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如有故障应及时修复。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要合理使用照明设备,大灯应保持远光状态,照亮前方道路,但在会车时应及时切换为近光,避免影响对面车辆驾驶员的视线。雾灯在有雾的天气下使用,能够提高车辆的可见性。转向灯要提前开启,清晰地指示车辆的行驶方向。刹车灯要保证在踩下刹车时能够正常亮起,警示后方车辆注意减速。

降低行驶速度与加强观察:夜间视线较差,工程车辆在行驶和作业时应适当降低速度,一般行驶速度不宜超过 15 公里 / 小时。驾驶员要加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注意道路上的障碍物、行人以及其他车辆的动态。由于夜间光线不足,一些物体可能难以看清,因此驾驶员要保持高度警惕,提前做好预判,遇到情况及时采取制动措施。同时,要注意观察施工现场的照明情况,如照明不足,应及时向施工单位反映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