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驾驶员安全教育:高温环境下的应急处理方案
夏季高温天气给驾驶带来诸多挑战,除了疲劳驾驶的风险,车辆和驾驶员自身还可能因高温出现各种突发状况。掌握高温环境下的应急处理方法,能在关键时刻减少危险,保障行车安全。
车辆高温相关应急处理
发动机过热
夏季气温高,发动机散热压力增大,容易出现过热现象。若行驶中发现仪表盘水温表指针大幅上升,甚至出现水温报警灯亮起,应立即采取措施。首先,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缓慢将车辆驶向路边安全地带停放,避免在车流密集处停车造成交通拥堵或事故。停车后不要立即熄火,保持发动机怠速运转,让冷却系统继续工作,同时打开发动机舱盖,增加空气流通,帮助散热。
此时不要急于打开水箱盖,因为高温下水箱内压力大,骤然打开可能导致高温冷却液喷出,造成烫伤。等待发动机温度下降,大约 15-20 分钟后,再用湿毛巾包裹水箱盖,缓慢拧开一条缝隙,释放内部压力,待压力完全释放后再打开水箱盖,检查冷却液液位。若液位过低,可添加适量冷却液,若没有冷却液,也可临时添加纯净水应急,但事后需及时更换为正规冷却液。
若经过上述处理后,发动机仍然过热,可能是冷却系统出现故障,如水泵损坏、风扇不工作等,此时不应继续行驶,应拨打救援电话等待专业人员维修。
轮胎爆胎
高温天气下,轮胎内气体受热膨胀,胎压升高,同时路面温度也大幅上升,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容易引发爆胎。行驶中若突然听到 “砰” 的一声巨响,车辆出现明显跑偏或震动,很可能是发生了爆胎。
遇到爆胎时,驾驶员要保持冷静,双手紧握方向盘,避免急打方向盘,因为爆胎后车辆会向爆胎一侧跑偏,急打方向可能导致车辆失控。同时,缓慢踩踏制动踏板,逐渐降低车速,不要急踩刹车,防止车辆甩尾或侧翻。待车速降至较低时,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将车辆平稳驶向路边安全区域停放。
停车后,在车辆后方规定距离放置三角警示牌(高速公路为 150 米以上,普通公路为 50-100 米),然后更换备胎。更换备胎时,要确保车辆处于驻车状态,拉紧手刹,自动挡车辆挂 P 挡,手动挡车辆挂入 1 挡或倒挡,必要时在车轮下放置石块等障碍物防止车辆滑动。若不熟悉换胎操作或没有备胎,应联系救援。
车辆自燃
高温是车辆自燃的诱因之一,车辆老化、线路故障、油路泄漏等问题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引发自燃。行驶中若闻到焦糊味,或看到车辆冒烟,应立即停车,关闭发动机,切断电源。
迅速下车,取出车内灭火器,检查火情。若火势较小,可对准火源根部喷射灭火。若火势较大,无法控制,应立即远离车辆,拨打 119 报警,并向周围人员求助,同时做好周围车辆和人员的疏散工作,防止火势蔓延造成更大损失。
在等待救援期间,不要返回车内取物品,以免发生危险。车辆自燃后,要注意保护现场,以便后续保险理赔和事故调查。
驾驶员身体不适应急处理
中暑
夏季车内温度高,若通风不良,驾驶员容易中暑。中暑初期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乏力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高热、无汗、昏迷等严重情况。
当感到有中暑迹象时,应立即将车辆停到阴凉通风处,打开车门车窗,让车内空气流通。下车到阴凉地方休息,解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多喝一些含盐的清凉饮料,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可服用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
若症状较为严重,出现体温升高、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脉搏细速等情况,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等待救援期间,可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帮助散热。
脱水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驾驶,出汗量大,若补水不及时,容易导致脱水。脱水会出现口干舌燥、尿量减少、尿液颜色加深、头晕乏力等症状。
发现脱水症状后,应停车休息,选择阴凉处,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少量多次饮用,不要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同时,可吃一些富含水分的水果,如西瓜、梨等,补充水分和营养。
若脱水严重,出现意识模糊、心跳加快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接受静脉补液治疗。
FAQs
问:高温天气下,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突然熄火无法启动,该如何应急处理?
答:高温天气下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突然熄火无法启动,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操作。立即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利用车辆剩余惯性,将车辆尽可能停靠到应急车道内,若无法进入应急车道,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车辆停在车道内,避免占用超车道。停车后,拉紧手刹,自动挡挂 P 挡,手动挡挂入 1 挡或倒挡,在车辆后方 150 米以上放置三角警示牌,提醒其他车辆注意避让。
车上人员应全部下车,转移到护栏外侧的安全地带,不要在车内或车辆周围逗留,防止发生二次事故。然后检查车辆熄火原因,若能简单判断是燃油耗尽等可自行解决的问题,且有条件解决(如自己携带了备用燃油),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处理。
若无法判断原因或无法自行解决,应拨打高速公路救援电话和车辆投保的保险公司救援电话,告知车辆位置、车型、故障情况等信息,等待专业人员前来救援。在等待救援期间,要时刻注意周围交通状况,避免发生意外。
问:行驶中发现车辆冒烟但未起火,除了停车熄火,还需要做哪些应急措施?
答:行驶中发现车辆冒烟但未起火,除了停车熄火,还需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火情扩大。首先,拉紧手刹,关闭车辆电源,避免电路继续供电引发更大危险。然后,携带灭火器下车,不要立即打开发动机舱盖,因为此时舱内可能存在大量烟雾和热量,突然打开会涌入大量空气,可能导致火势瞬间扩大。
可先将发动机舱盖打开一条小缝,让部分烟雾和热量释放,同时观察舱内情况,若能看到明显火源或火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用灭火器从缝隙处向舱内喷射,控制火势。待烟雾和热量减少后,再缓慢打开舱盖,彻底检查火情,继续灭火。
若冒烟是由于线路短路等原因引起,且没有明显火源,在灭火后,不要尝试再次启动车辆,以免造成二次损坏。同时,在车辆后方设置三角警示牌,提醒过往车辆。随后联系救援人员,对车辆进行检查和维修,确定故障排除后再继续行驶。
问:高温天气下,驾驶员独自长途驾驶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疑似中暑,该怎么办?
答:高温天气下驾驶员独自长途驾驶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疑似中暑,首先要优先保证车辆安全停放。尽快观察周围路况,寻找就近的服务区、停车区或路边安全地带,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平稳将车辆停靠到位,拉紧手刹,挂好相应挡位。
停车后,立即打开所有车门车窗,让车内高温空气排出,引入新鲜空气。如果有条件,可将车辆移至阴凉处。然后下车,到通风凉爽的地方坐下或躺下休息,解开衣物,促进身体散热。
如果随身携带了防暑药品和饮用水,及时服用药品并补充水分,最好是含盐的清凉饮品。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手臂等部位,帮助降低体温。同时,给自己家人或朋友打电话,告知自己的位置和身体状况,让他们保持联系,必要时前来协助。
在休息过程中,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头晕目眩等症状有所缓解,可继续休息一段时间,确认身体无大碍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行程,若继续行驶,应适当缩短驾驶时间,增加休息次数。若症状没有缓解,甚至加重,应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等待救援,切勿强行驾车,以免发生危险。
问:车辆在高温下爆胎后,更换备胎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答:车辆在高温下爆胎后更换备胎时,安全事项至关重要。首先,要选择平坦坚实的路面进行操作,避免在斜坡、松软路面或车流密集的地方换胎,确保车辆停放稳定。更换前,拉紧手刹,将自动挡车辆挂入 P 挡,手动挡车辆挂入低速挡,并用石块等硬物垫在非爆胎车轮的前后,防止车辆意外滑动。
打开后备箱取出备胎、千斤顶和工具,同时在车辆后方按规定距离放置三角警示牌,警示其他车辆,尤其在高速公路上,要确保警示牌放置距离足够远,给其他车辆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
更换备胎时,要避免在阳光直射下长时间操作,高温环境下不仅容易中暑,还可能因体力消耗过大导致操作失误。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同行人员帮忙遮挡阳光。使用千斤顶时,要将其放置在车辆底盘的专用支撑点上,不要顶在车身脆弱部位,以免损坏车辆或导致千斤顶滑落。
拆卸轮胎螺丝时,要按照对角线顺序逐步松开,安装备胎时,也要按照对角线顺序逐步拧紧螺丝,确保轮胎安装牢固,避免行驶中出现松动。更换完成后,要将换下的爆胎、工具等妥善放置在车内,不要遗留在道路上。
此外,更换备胎后,要注意备胎的限速要求(通常备胎限速不超过 80 公里 / 小时),尽快前往维修店更换正规轮胎,不要长时间使用备胎高速行驶。
问:高温天气下车辆自燃,驾驶员在逃生和求救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答:高温天气下车辆自燃,驾驶员在逃生和求救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逃生要迅速果断,一旦发现车辆冒烟或有起火迹象,立即停车熄火,不要犹豫,迅速解开安全带,打开车门逃离车辆,切勿贪恋车内财物,避免因延误时间而被困在车内。
逃生后,要远离车辆,到安全距离外(至少 10 米以上),因为车辆自燃可能引发油箱爆炸,造成严重伤害。同时,观察周围环境,避免站在车辆下风处,防止吸入浓烟和有害气体。
求救时,及时拨打 119 报警电话,清晰告知火灾发生的具体位置(包括道路名称、里程桩号或附近标志性建筑)、车辆类型、火势大小等信息,以便消防部门快速到达现场。如果周围有其他车辆或行人,可大声呼救,寻求帮助,让他人协助报警或参与灭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在等待消防人员到来期间,若火势较小且自己有能力灭火,可使用车载灭火器进行初期扑救,但要注意正确的灭火方法,对准火焰根部喷射,且不要贸然打开发动机舱盖,防止空气进入助长火势。若火势较大,不要尝试自行灭火,专注于疏散周围人员和车辆,防止火势蔓延造成更大伤亡和损失。
另外,要记住车辆的保险信息,在火灾扑灭后,及时联系保险公司报案,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理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