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驾驶员安全教育:车内降温与行车安全兼顾之道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8-19

一、出车前的降温准备与车辆检查

(一)快速降温的科学操作

车辆在烈日下暴晒后,车内温度会急剧升高,甚至可能超过 60℃,此时直接进入车内不仅闷热难耐,还可能因高温引发不适。出车前可先通过合理的方式快速降温,为安全驾驶做好准备。

打开车门和后备箱,让车内的热空气与外界的冷空气形成对流,加速热量散发。若时间允许,可将四个车门反复开关几次,利用空气流动带走部分热量。对于配备远程启动功能的车辆,可提前通过手机 APP 启动发动机,并打开空调,设置为外循环模式,让车内热空气排出,待几分钟后再进入车内,能有效降低车内温度。

此外,还可使用遮阳挡。将遮阳挡放置在前后挡风玻璃处,能反射部分阳光,减少热量进入车内。选择具有反光涂层的遮阳挡,降温效果更佳。同时,打开车窗缝隙,让车内的热空气有一定的释放通道,也能辅助降低车内温度。

(二)空调系统的检查与调试

空调是夏季车内降温的重要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降温效果和行车安全。出车前需对空调系统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空调滤芯,若滤芯过脏会堵塞空气流通,影响制冷效果,还可能滋生细菌,影响车内空气质量。定期更换空调滤芯,一般建议每半年或行驶 5000 公里左右更换一次,具体可根据使用情况调整。

启动发动机,打开空调,测试制冷效果。将空调调至最低温度,最大风量,感受出风口是否有冷风吹出。若制冷效果不佳,可能是制冷剂不足或空调系统存在故障,需及时到专业维修店进行检修。

同时,检查空调出风口是否通畅,避免被物品遮挡,确保冷风能够均匀地吹到车内各个角落。另外,注意空调的内外循环切换,在车内温度较高时,先开启外循环,将热空气排出,待温度降低后再切换为内循环,以保持车内凉爽。

(三)车辆辅助降温部件检查

除了空调系统,车辆的其他辅助降温部件也需检查,以确保其正常工作,辅助车内降温。

检查车窗升降功能,确保车窗能够正常升降,以便在需要时通过开窗通风辅助降温。若车窗升降不畅,可能是电机故障或轨道内有异物,需及时处理。

查看车辆的遮阳帘,若车辆配备遮阳帘,检查其能否正常展开和收起,确保在停车时能有效遮挡阳光,减少车内热量积聚。

对于货车等大型车辆,还需检查驾驶室的通风设备,如天窗、侧窗的通风功能,确保在驾驶过程中能有足够的空气流通,避免车内闷热。

防御性驾驶 (6).jpg

二、行驶中的降温与安全平衡技巧

(一)空调使用的合理方式

行驶过程中,合理使用空调既能有效降温,又能避免因空调使用不当影响行车安全。

设置合适的温度,一般建议将车内温度控制在 24-26℃之间,这个温度范围既能让人感到舒适,又不会因与外界温差过大导致下车时身体不适。同时,避免将空调温度调得过低,以免驾驶员出现犯困、手脚冰凉等情况,影响驾驶操作。

调整出风口方向,夏季使用空调时,出风口应向上或平吹,因为冷空气密度较大,会向下流动,这样能让车内温度更均匀地降低。避免出风口直接对着驾驶员的头部或面部吹,以免引起头痛、关节不适等问题。

适时切换内外循环,在城市拥堵路段行驶时,外界空气质量较差,应开启内循环,防止外界的灰尘、尾气进入车内。在高速公路或空气较好的路段,可每隔一段时间切换为外循环,引入新鲜空气,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二)通风与遮阳的有效结合

行驶中,除了使用空调,还可结合通风和遮阳措施,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同时保障行车安全。

在车速较低时,可适当打开车窗通风,让外界的空气进入车内,降低车内温度。但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应关闭车窗,因为高速行驶时开窗会增加风阻,消耗更多燃油,同时强烈的风噪声也会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

合理使用遮阳板,当阳光直射驾驶员的眼睛时,及时放下遮阳板,避免阳光刺眼影响视线。选择可调节角度的遮阳板,根据阳光的照射方向调整角度,确保遮阳效果最佳。

对于车辆的侧窗,可粘贴遮阳膜,选择透光率合适的遮阳膜,既能有效阻挡紫外线和部分热量,又不会影响驾驶员观察车外情况。注意遮阳膜的质量要符合相关标准,避免因透光率过低影响夜间行车安全。

(三)驾驶员自身的降温与状态保持

驾驶员自身的状态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夏季高温天气下,要做好自身的降温措施,保持良好的驾驶状态。

穿着透气、宽松的衣物,选择棉质或亚麻等透气性好的面料,有利于身体散热,避免因衣物不透气导致大量出汗,影响驾驶舒适度。

随身携带饮用水,夏季出汗较多,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可选择凉白开或淡盐水,不要大量饮用冰镇饮料,以免刺激肠胃,引起身体不适。

避免长时间连续驾驶,夏季高温容易让人感到疲劳,每隔 2-3 小时应停车休息一次,到阴凉处活动身体,呼吸新鲜空气,缓解疲劳。休息时可使用湿毛巾擦拭面部和颈部,帮助身体降温,保持清醒的头脑。

防御性驾驶培训 (12).jpg

三、特殊场景下的降温与安全应对

(一)长时间停车后的再次启动

车辆长时间在烈日下停放后再次启动时,车内温度极高,此时要采取正确的降温措施,避免因高温对车辆和驾驶员造成影响。

不要立即启动发动机后就打开空调至最大风量,应先将车门、车窗打开,让车内的热空气散发几分钟,然后再启动发动机,打开空调。这样可以避免空调系统在高温下瞬间承受过大的负荷,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

启动车辆后,先将空调调至外循环,最大风量,让车内的热空气尽快排出。待车内温度有所下降后,再切换为内循环,调整至合适的温度和风量。

在等待车内降温的过程中,驾驶员不要急于进入车内,可在阴凉处等待,避免因车内高温导致中暑。同时,检查车内的物品,如打火机、香水、碳酸饮料等,这些物品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爆炸,要及时取出放在安全的地方。

(二)拥堵路段的降温处理

在拥堵路段行驶时,车辆行驶缓慢,发动机长时间处于怠速状态,车内降温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驾驶员也容易产生烦躁情绪。

此时,可开启空调内循环,保持车内温度稳定。若车内温度过高,可适当降低空调温度,但要注意不要频繁调整空调设置,以免分散注意力。

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因拥堵而产生焦虑、烦躁情绪,集中注意力观察前方路况,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可适当播放一些轻松的音乐,缓解紧张情绪,但音量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听取周围车辆的鸣笛声等提示音。

如果拥堵时间较长,可关闭发动机,下车到路边阴凉处短暂休息,呼吸新鲜空气,避免在车内长时间停留导致闷热不适。但要注意将车辆停放在安全的位置,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确保车辆不会影响其他车辆通行。

(三)高温天气下的夜间行车

夏季夜间虽然气温相对较低,但仍可能比较闷热,同时夜间行车视线较差,要做好降温措施的同时,保障行车安全。

夜间使用空调时,可适当提高温度,一般控制在 26-28℃之间,避免因温度过低导致车窗起雾,影响视线。若车窗出现雾气,可开启空调的除雾功能,或打开车窗缝隙,让内外空气流通,消除雾气。

合理使用灯光,夜间行车要正确使用近光灯、远光灯和示廓灯,确保能看清前方路况和被其他车辆发现。避免长时间使用远光灯,以免对向车辆的驾驶员产生眩光,影响行车安全。

注意观察路边的行人、非机动车和障碍物,夜间视线受限,要减速慢行,遇到可疑情况提前做好制动准备。同时,保持车窗干净,避免因灰尘、虫胶等影响视线,定期擦拭车窗玻璃。


四、常见问题解答

(一)夏季行车时,空调开得过冷会对驾驶安全产生哪些影响?

夏季行车时,若空调开得过冷,会对驾驶安全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车内与外界温差过大,驾驶员在进出车辆时,身体会受到骤冷骤热的刺激,容易引发感冒、头痛等不适症状,影响身体状态,进而影响驾驶操作的灵活性和判断力。其次,过低的温度会使驾驶员的手脚变得冰凉,降低肢体的灵敏度,在需要紧急制动、转向时,可能会出现动作迟缓的情况,增加反应时间,提高事故发生的风险。另外,空调过冷还可能导致车窗玻璃内侧出现雾气,尤其是在车辆内外温差较大时,雾气会遮挡驾驶员的视线,若不能及时消除,会严重影响对路况的观察。同时,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驾驶员容易产生犯困、精神不振的现象,注意力难以集中,对道路上的突发情况不能及时做出反应,从而威胁行车安全。因此,夏季使用空调时,要合理控制温度,避免开得过冷,一般建议控制在 24-26℃之间,以确保驾驶安全。


(二)车辆在烈日下暴晒后,车内哪些物品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需要提前处理?

车辆在烈日下暴晒后,车内一些物品可能会因高温引发安全隐患,需要提前处理。打火机是常见的隐患物品,其内部的液体燃料在高温下会膨胀,可能导致打火机爆炸,引发火灾。香水大多含有酒精等易燃成分,在高温暴晒下,香水瓶内的压力会增大,容易发生爆炸,同时酒精挥发后遇到明火还可能引发燃烧。碳酸饮料含有大量二氧化碳,高温会使瓶内压力急剧升高,可能导致瓶子破裂,饮料喷出,弄脏车内环境,甚至可能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手机、充电宝等电子设备,在高温下容易出现电池鼓包、短路等情况,不仅会损坏设备,还可能引发自燃。老花镜、放大镜等具有聚光作用的物品,在阳光直射下会将光线聚焦,若长时间照射在易燃物品上(如座椅套、脚垫等),可能会引发火灾。此外,罐装喷雾(如发胶、杀虫剂等),其罐内含有压缩气体,高温会使罐内压力增大,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车辆暴晒后,驾驶员应提前检查车内,将这些物品取出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防御性驾驶培训 (23).jpg

(三)夏季长时间驾驶后,驾驶员出现中暑症状时,应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夏季长时间驾驶后,驾驶员若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避免症状加重。首先,要立即将车辆停放在安全、阴凉、通风的地方,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确保车辆不会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然后,迅速将驾驶员转移到车内阴凉处或车外的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腰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若驾驶员意识清醒,可让其饮用一些凉白开或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但要注意不要大量饮用,以免引起呕吐。用湿毛巾擦拭驾驶员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降低体温。若有条件,可使用风扇对着驾驶员吹风,加速散热。如果驾驶员出现意识模糊、呕吐、抽搐等严重中暑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援。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持续观察驾驶员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等,若出现心跳、呼吸停止的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要向周围的人求助,让他们协助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和人员引导工作,确保救援车辆能够顺利到达。


(四)如何在不增加油耗过多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车内温度?

在不增加油耗过多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车内温度可采取多种方法。出车前,可先打开车门、后备箱和车窗,让车内的热空气与外界空气对流,快速散发热量,这个过程不需要消耗燃油,却能显著降低车内初始温度。启动车辆后,不要立即将空调调至最低温度和最大风量,可先开启外循环,让空调将车内的热空气排出,待几分钟后再切换为内循环,并将温度设置在 24-26℃之间,风量调整至适中,这样既能满足降温需求,又不会因空调负荷过大增加油耗。行驶过程中,在车速较低时(如城市道路行驶,车速低于 40 公里 / 小时),可适当打开车窗通风,利用自然风降低车内温度,此时开窗带来的风阻较小,对油耗影响不大;当车速较高时(如高速公路行驶),则应关闭车窗,使用空调,因为高速行驶时开窗会大幅增加风阻,导致油耗上升更多。合理使用遮阳措施,如粘贴遮阳膜、使用遮阳挡等,能减少阳光进入车内的热量,降低空调的使用频率,从而减少油耗。此外,避免在车内放置不必要的物品,尤其是深色物品,因为深色物品容易吸收热量,增加车内温度,进而增加空调的能耗。通过以上这些方法,既能有效降低车内温度,又能将油耗增加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五)夏季行车时,车窗出现雾气影响视线,该如何快速消除?

夏季行车时,车窗出现雾气影响视线,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快速消除方法。如果是车内温度较低,车外温度较高,导致车窗外侧出现雾气,可打开车辆的雨刮器,通过雨刮器的擦拭清除雾气,同时适当降低车内空调温度,缩小车内外温差,减少雾气的产生。若车窗内侧出现雾气,这是由于车内湿度较大,遇到较冷的玻璃形成的,此时可开启空调的除雾功能,将出风口调至吹向车窗的位置,空调会自动切换为外循环,引入外界干燥空气,同时降低车内湿度,快速消除雾气。若车辆没有自动除雾功能,可手动将空调调至外循环,打开车窗缝隙,让内外空气流通,降低车内湿度,同时将出风口对着车窗吹,也能起到除雾效果。另外,可使用专用的防雾剂,在出发前将防雾剂喷洒在车窗内侧,并擦拭均匀,防雾剂能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雾气附着,有效减少雾气的产生。需要注意的是,在消除雾气的过程中,要确保驾驶安全,若雾气较浓影响视线,应先将车辆停放在安全位置,待雾气消除后再继续行驶,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因处理雾气而分散注意力,引发交通事故。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