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大巴驾驶员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驾驶培训,支持其提升山区及蜿蜒道路的安全驾驶能力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10-13

旅游大巴作为承载游客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常需穿梭于山区景区周边道路 —— 这类道路多呈现 “弯道密集、坡度陡峭、视线受限、路面复杂” 的特征,且沿途可能存在落石、积水、冰雪等突发隐患。旅游大巴驾驶员不仅需应对复杂路况对车辆操控的挑战,还需兼顾车内游客的安全体验(如避免急刹、颠簸导致游客不适),若缺乏针对性的安全驾驶能力,易引发车辆侧翻、刮擦、追尾等事故,不仅威胁游客生命安全,还会损害旅游行业声誉。因此,面向旅游大巴驾驶员开展专项道路交通安全驾驶培训,系统讲解山区及蜿蜒道路的风险特征与安全驾驶要点,帮助其建立 “预判风险、平稳操控、兼顾游客、应急有策” 的驾驶思维,对保障旅游出行安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从旅游大巴驾驶员的工作实际来看,山区及蜿蜒道路的安全驾驶风险主要集中在四个维度:一是 “路况结构风险”,连续急弯、长陡坡、窄桥窄路易导致车辆操控困难,视线盲区易引发对向车辆碰撞;二是 “路面环境风险”,雨后路面湿滑、冬季积雪结冰、山区落石与碎石路段会降低车辆附着力,增加打滑、陷车风险;三是 “车辆特性风险”,旅游大巴车身长、轴距大、载客量大,转弯时内轮差大,制动距离比普通车辆长,且重心易因路况变化偏移;四是 “游客安全风险”,山区道路颠簸、急弯易导致游客晕车、摔倒,游客突发身体不适或随意走动也会增加驾驶干扰。这些风险点需要通过专项培训逐一破解,帮助驾驶员全面提升山区及蜿蜒道路的安全驾驶能力。

赛为安全 (6).jpg

一、山区及蜿蜒道路的风险识别:提前感知潜在隐患

在山区及蜿蜒道路驾驶,“风险预判” 是避免事故的核心前提。培训需帮助旅游大巴驾驶员建立 “路况 - 环境 - 车辆 - 游客” 多维度风险识别体系,通过观察道路结构、路面状态、车辆反馈及游客动态,提前发现潜在隐患,为后续平稳驾驶预留反应时间。

(一)路况结构与视线盲区风险识别

山区及蜿蜒道路的路况结构复杂,培训需指导驾驶员重点识别两类核心风险:

弯道与坡度风险:山区道路多为 “连续 S 型弯道”“U 型急弯”,部分弯道半径小于 15 米(如盘山公路),且常伴随坡度(上坡坡度可能超过 10%,下坡坡度可能超过 15%)。识别方法:观察路边弯道标识(如 “急弯”“连续弯道” 标识,部分标识会标注弯道角度与建议车速),通过路面轮胎痕迹判断过往车辆行驶轨迹(若痕迹靠近道路边缘,说明弯道过急易偏移);长上坡路段需留意路面是否有 “爬坡车道” 标识,长下坡路段需关注 “避险车道” 位置(供制动失效车辆应急使用),提前规划车道与车速。

视线盲区风险:弯道处山体、树木、护栏会遮挡视线,无法清晰观察对向车辆;长上坡顶端因坡度遮挡,易形成 “上坡盲区”(看不到坡顶另一侧车辆);窄桥窄路两侧多为悬崖或溪流,无防护设施或防护栏低矮,易因车辆偏移引发坠落。识别方法:接近弯道时,若发现路边有 “视线盲区”“鸣笛示意” 标识,需提前鸣笛提醒对向车辆;上坡前观察坡顶是否有车辆灯光或尾气,若有需预判坡顶有来车;通过窄桥窄路前,观察桥面宽度与防护栏高度(若桥面宽度仅容一辆大巴通行,需提前停车确认对向无来车后再通过)。


(二)路面环境与自然隐患风险识别

山区及蜿蜒道路的自然环境复杂,路面状态易受天气、地质影响,培训需指导驾驶员识别三类风险:

路面附着风险:雨后山区道路路面易积水(尤其是弯道低洼处),且可能伴随泥土、落叶,车辆附着力仅为干燥路面的 1/2-2/3;冬季山区道路(尤其是背阴路段)易积雪结冰,附着力仅为干燥路面的 1/4;部分山区路段为碎石路或未硬化路面,碎石易导致轮胎打滑、扎胎。识别方法:雨后观察路面是否有 “镜面反光”(积水路面特征),若发现路面颜色变深且无轮胎痕迹,需预判为积水;冬季观察路面是否有 “白色薄冰”,可通过刹车轻踩测试(若感觉车身漂浮,说明路面结冰);碎石路段需观察路面碎石密度(若碎石覆盖超过路面 1/3,需预判打滑风险)。

落石与障碍物风险:山区风化岩石易在暴雨、大风后脱落,形成 “落石路段”,部分落石可能堵塞车道或砸击车辆;道路两侧树木可能因大风倒伏,或树枝断裂掉落至路面。识别方法:观察路边是否有 “落石危险”“注意落石” 标识,若发现路面有新鲜落石痕迹(如碎石散落、岩石划痕),需警惕上方山体仍有落石可能;通过林区路段时,观察树枝是否靠近车身(若树枝低于车顶,可能刮擦车身或车窗),遇大风天气需减速,避免树枝突然断裂砸车。

水文与地质风险:山区暴雨后易引发 “山洪”“泥石流”,部分低洼路段可能被洪水淹没;地震后山区道路可能出现 “路面塌陷”“路基松动”,但表面难以察觉。识别方法:暴雨天气避免通过低洼路段(若路面有积水且深度超过 30 厘米,不可强行通过),观察上游是否有洪水迹象(如水流浑浊、水位上涨);若行驶中感觉路面有 “松软感” 或车辆轻微下沉,需立即停车,检查路面是否塌陷,不可继续行驶。


(三)车辆与游客动态风险识别

除路况与环境外,车辆状态与游客动态也会影响驾驶安全,培训需指导驾驶员关注两类风险:

车辆负载与重心风险:旅游大巴满载游客时(通常载客 30-50 人),总重量可达 10-15 吨,重心会随路况变化偏移(上坡时重心后移,下坡时重心前移,弯道时重心向外侧偏移)。识别方法:启动车辆前检查乘客分布(若游客集中在车身一侧,需提醒游客均匀就座),行驶中通过方向盘反馈判断重心(若弯道时方向盘明显变重,说明重心偏移导致操控阻力增加);下坡时若感觉刹车踏板变软,需预判制动系统因重载发热,需及时降温。

游客安全风险:山区道路颠簸、急弯易导致游客晕车(尤其是前排与后排游客),游客突发呕吐、头晕可能需要临时停车;部分游客可能在行驶中随意走动、站立或打开车窗(如拍照时身体探出),干扰驾驶或引发安全隐患。识别方法:出发前提醒游客系好安全带,告知山区道路行驶注意事项(如 “请勿在行驶中走动”);行驶中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游客动态,若发现游客频繁调整坐姿、面色苍白,需预判其可能晕车,适时询问是否需要停车休息;若发现游客打开车窗或身体探出,需立即口头提醒并要求关闭车窗,避免意外发生。

赛为安全 (34).jpg

二、山区及蜿蜒道路的核心驾驶技巧:平稳操控与兼顾游客

针对山区及蜿蜒道路 “弯道多、坡度大、路面复杂” 的特点,结合旅游大巴 “车身长、载客多” 的特性,培训需围绕 “弯道平稳通过、坡度安全控制、路面适配调整、游客舒适保障” 四大核心,讲解适配场景的安全驾驶技巧,帮助驾驶员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升游客出行体验。

(一)弯道驾驶技巧:规避侧翻与对向碰撞

山区及蜿蜒道路的弯道是事故高发区域,培训需详细讲解 “减速 - 鸣笛 - 选线 - 平稳转向” 四步操作规范:

弯道前减速与车速控制:距离弯道 50-100 米处(根据弯道半径调整,半径越小提前减速距离越长),开始平稳减速,将车速降至弯道建议车速以下(如半径 15 米的急弯,建议车速不超过 20km/h;半径 20-30 米的弯道,建议车速不超过 30km/h),避免在弯道内踩刹车(易导致车辆侧滑)。若为连续弯道,需保持车速稳定,避免频繁加速减速,减少重心波动。

弯道前鸣笛与对向预警:进入弯道前 30 米,按喇叭示意(鸣笛时长 1-2 秒,不可连续鸣笛扰民),提醒对向车辆注意(山区弯道视线盲区大,鸣笛可有效降低碰撞风险);若遇浓雾、暴雨等能见度低的天气,需增加鸣笛频率(每 20 米鸣笛一次),同时开启双闪灯,提升车辆辨识度。

弯道选线与内轮差控制:旅游大巴转弯时内轮差(前轮与后轮行驶轨迹的差值)可达 1.5-2 米,需选择 “外 - 内 - 外” 的转弯路线(入弯时靠道路外侧行驶,过弯时逐渐向内侧调整,出弯时回到道路中间),避免后轮碾压道路边缘或坠入悬崖;若弯道外侧为悬崖或无防护栏,需适当向内侧偏移,但不可占用对向车道(若对向有来车,需停车等待)。

平稳转向与车身控制:转动方向盘时需缓慢均匀(方向盘转动角度每次不超过 90°),避免急打方向导致车身侧倾;出弯时待车辆前轮完全通过弯道后,再缓慢回正方向盘,同时平稳加速(油门开度不超过 1/3),避免出弯加速过急导致重心偏移。

(二)坡度驾驶技巧:防止溜车与制动失效

山区及蜿蜒道路的长上坡与长下坡对车辆动力和制动系统要求高,培训需讲解针对性控制技巧:

长上坡驾驶技巧:上坡前根据坡度选择合适挡位(手动挡大巴挂入 2-3 挡,自动挡大巴切换至 L 挡或 “爬坡模式”),确保发动机动力充足;行驶中保持油门稳定(避免猛踩油门导致动力过剩打滑),若感觉车辆动力不足(如转速下降、车速降低),需及时降挡(不可在坡道中途换挡,避免熄火溜车);若遇其他车辆爬坡缓慢,需在坡底提前停车等待,不可在坡道上超车(视线受限且动力不足易引发碰撞)。

长下坡驾驶技巧:长下坡是山区道路的高风险路段,需采用 “发动机辅助制动 + 点刹” 的组合方式控制车速,避免长时间踩刹车导致制动过热失效。具体操作:手动挡大巴挂入 1-2 挡,自动挡大巴切换至 L 挡,利用发动机牵阻减速(发动机转速保持在 2000-2500rpm,不可让发动机转速过低);需减速时轻踩刹车(刹车踏板行程不超过 1/2),采用 “踩 - 松 - 踩” 的点刹方式,避免刹车踏板长时间踩死;若下坡坡度超过 15%,需每行驶 3-5 公里停车检查刹车鼓温度(用手背靠近鼓壳,不烫手为宜),若温度过高需自然降温,不可用水泼浇(易导致刹车鼓开裂);同时,需与前车保持至少 100 米的安全距离(长下坡制动距离长,避免追尾)。

坡道起步与溜车预防:若在坡道停车后起步(如搭载游客上下车),需采用 “手刹 + 油门 + 离合器” 配合的方式(手动挡大巴):先拉紧手刹,缓慢抬离合器至半联动位置,待车身有轻微抖动时,轻踩油门(转速升至 1500rpm),同时缓慢松开手刹,确保车辆平稳起步,避免溜车;自动挡大巴需开启 “上坡辅助功能”(部分车型自动开启,部分需手动开启),起步时避免松刹车过快,待油门发力后再完全松开刹车。

(三)复杂路面适配技巧:应对湿滑、碎石与积水

山区及蜿蜒道路的路面状态多变,培训需指导驾驶员根据不同路面调整驾驶方式:

湿滑路面(雨后、积雪、结冰)驾驶:湿滑路面需降低车速(比干燥路面降低 50%,如干燥路面车速 40km/h,湿滑路面需降至 20km/h),避免急加速、急刹车、急打方向(易导致车辆侧滑);跟车距离延长至干燥路面的 3 倍(如干燥路面跟车距离 50 米,湿滑路面需 150 米),通过刹车轻踩测试路面附着力(若感觉刹车距离明显变长,需进一步减速);若路面结冰,需为车辆安装防滑链(选择适配大巴轮胎的重型防滑链,安装在驱动轮上),安装后车速不超过 15km/h,避免高速行驶导致防滑链断裂。

碎石与未硬化路面驾驶:碎石路面需降至低速(15-20km/h),保持方向盘稳定,避免车轮碾压大块碎石(易导致轮胎扎胎或轮毂变形);若路面碎石较深(超过 5 厘米),需选择碎石较浅的路线行驶(如道路中间或车轮痕迹处),避免车辆陷车;未硬化的泥土路面雨后易泥泞,需匀速行驶(避免急加速导致车轮打滑),若车辆出现轻微打滑,需缓抬油门,轻打方向盘调整方向,不可猛踩刹车。

积水路面驾驶:通过积水路段前,需下车探查积水深度(若积水超过轮胎一半高度,不可强行通过),同时观察水下是否有坑洼、石块;行驶时保持低速匀速(10-15km/h),避免车速过快导致水花溅入发动机舱(引发熄火);若车辆在积水路段熄火,不可重新启动(会导致发动机进水损坏),需联系救援车辆拖离,同时安抚车内游客情绪。

(四)游客安全与舒适保障技巧

旅游大巴驾驶需兼顾 “安全” 与 “舒适”,培训需指导驾驶员掌握三类技巧:

行驶平稳性控制:山区道路颠簸、急弯易导致游客晕车,需保持车速平稳(避免频繁加速减速),通过弯道时减缓转向速度,通过颠簸路段时提前减速(如碎石路段、坑洼路段降至 10km/h 以下);起步与停车时需缓慢操作(起步时油门轻踩,停车时刹车轻踩),避免车辆突然顿挫;若车内有晕车游客,可建议其坐在前排靠窗位置,同时适当开启车窗通风(避免密闭环境加剧晕车)。

游客行为管理:出发前通过车内广播提醒游客 “行驶中请系好安全带,不要随意走动、站立,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行驶中若发现游客随意走动,需通过后视镜观察并口头提醒 “当前路段崎岖,请回到座位坐好”;若游客需使用卫生间或取水,需寻找路边安全区域(如景区停车场、服务区)停车后再允许活动,不可在弯道、坡道等危险路段临时停车。

突发状况沟通:若遇到道路拥堵、落石等情况导致行程延误,需及时向游客说明原因(如 “前方路段有落石,正在等待清理,预计延误 30 分钟”),避免游客焦虑;若游客突发身体不适(如心脏病、高血压发作),需立即将车辆停靠在安全区域,协助游客服用药品,同时联系景区医务室或急救电话,必要时调整行程送游客就医,确保游客健康安全。

赛为安全 (23).jpg

三、山区及蜿蜒道路的应急处理:应对突发事故与危险情境

即使做好风险预判与平稳安全驾驶,山区及蜿蜒道路仍可能出现突发状况,如车辆侧滑、制动失效、落石砸车、游客突发疾病等。培训需围绕 “快速响应、优先保游客、减少损失” 核心目标,讲解常见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流程,帮助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规范操作。

(一)车辆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

车辆侧滑与失控处理:若车辆在湿滑或结冰路面出现侧滑(车身向一侧偏移),需保持方向盘稳定,不可急打方向(若向侧滑方向打方向会加剧侧滑),同时缓抬油门,轻踩刹车(采用点刹方式),逐步降低车速;若侧滑伴随车辆旋转,需向旋转相反方向缓慢调整方向盘,待车身回正后再平稳减速停车;停车后开启双闪灯,在车辆后方 100 米处摆放三角警示牌(山区道路需延长至 150 米),车上游客全部撤离至道路外侧安全区域(远离悬崖、山体),不可在车内或道路上停留。

制动失效处理:若长下坡时出现制动失效,需立即开启双闪灯,鸣笛示意周边车辆避让;手动挡大巴快速挂入 1 挡,自动挡大巴切换至 L 挡,利用发动机辅助制动减速;同时缓慢拉动手刹(不可猛拉,避免手刹拉线断裂或后轮抱死导致侧滑),采用 “拉 - 松 - 拉” 的间歇式拉手刹方式;若前方有避险车道(山区长下坡路段常设),需将车辆驶入避险车道(车道内铺有砂石,可快速减速);若无可避险区域,需向道路右侧护栏轻靠(利用护栏摩擦力减速),避免车辆冲下陡坡;停车后联系救援车辆,不可继续行驶。

轮胎爆胎处理:若行驶中突发爆胎(前轮爆胎风险更高),需双手紧握方向盘,保持车辆直线行驶,避免急打方向;缓慢松油门,逐步降低车速(不可急刹车),待车速降至 20km/h 以下后,轻踩刹车将车辆转移至路边安全区域;停车后开启双闪灯,摆放三角警示牌,更换备胎(旅游大巴备胎多为全尺寸,需确保更换后胎压正常)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