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地勤特种车辆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核心方向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10-21

机场地勤特种车辆是保障机场航班高效、安全运行的重要支撑,涵盖旅客摆渡车、行李传送带车、加油车、飞机牵引车等多种类型,其作业场景集中在机场内部道路,包括航站楼周边通道、机坪作业区、货运区等特殊区域。机场内部道路与普通道路存在显著差异,不仅交通流量大、车辆类型复杂(既有地勤特种车辆,也有民航客机、工作人员通勤车等),还需严格遵循航班运行时序,对车辆行驶的精准性、时效性和安全性有着极高要求。因此,安全教育培训需紧扣机场内部道路的场景特点,以 “熟悉路况、规范操作、协同配合” 为核心,帮助驾驶员系统掌握机场内部道路安全驾驶要求,确保地勤作业不影响航班正常运行,同时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在培训内容设计上,首先需明确地勤特种车辆驾驶员在机场内部道路的核心安全职责。不同于普通道路驾驶,机场内部道路驾驶需同时兼顾 “航班保障效率” 与 “作业安全”:既要按照航班计划精准把控行驶时间,确保旅客、行李、货物等按时转运,避免因车辆延误影响航班起降;也要严格遵守机场内部交通管理规定,避免与飞机、其他地勤车辆或工作人员发生碰撞,同时保护机场内部的基础设施(如停机位、登机桥、导航设备等)不受损坏。此外,驾驶员还需承担车辆日常检查与应急处置的职责,确保所驾驶的特种车辆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能应对作业过程中的突发情况。

赛为安全 (36).jpg

在机场内部路况熟悉方面,培训需重点引导驾驶员掌握机场内部道路的布局特点与标识体系。机场内部道路划分明确,不同区域有严格的通行权限与速度限制,例如机坪作业区道路仅供地勤特种车辆通行,且限速通常低于 20km/h,而航站楼周边通道可能允许工作人员通勤车通行,限速相对较高;同时,机场内部设有大量专用标识,包括停机位编号标识、车辆行驶方向指示牌、禁行区域警示标识、飞机滑行路线标识等,这些标识是驾驶员判断行驶路线、规避风险的重要依据。培训中可通过机场内部道路三维地图、实景视频等方式,让驾驶员直观了解不同区域的道路布局,熟悉各类标识的含义与位置,例如通过模拟机坪作业场景,让驾驶员掌握如何根据停机位标识准确停靠,如何根据飞机滑行路线标识避开飞机滑行区域,避免闯入禁行区域引发安全事故。


在操作规范强化方面,需针对地勤特种车辆的特性与机场内部道路的行驶要求,制定差异化的操作标准。不同类型的地勤特种车辆在操作上存在明显差异,例如飞机牵引车需精准对接飞机起落架,操作时需严格控制车速与转向角度,避免碰撞飞机;加油车需在靠近飞机时保持低速行驶,同时确保加油软管与飞机加油口精准对接,防止燃油泄漏。培训中需根据车辆类型分类开展操作规范教学,明确不同车辆在起步、行驶、停靠、作业等环节的具体要求,例如旅客摆渡车在接送旅客时,需在指定区域平稳停靠,确保车门与航站楼登机口或飞机舱门精准对接,方便旅客上下车;行李传送带车在运输行李时,需控制行驶速度,避免因颠簸导致行李掉落。同时,针对机场内部道路车辆密集的特点,强调 “安全车距” 与 “礼让规则”,如遇飞机滑行时必须主动避让,遇紧急救援车辆(如救护车、消防车)时需立即靠边停车,为其让出通道。


培训实施中的关键实操要点

在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操环节,需结合机场内部道路的真实场景设计专项训练,让驾驶员在实践中熟练掌握安全驾驶要求。车辆专项检查是每次作业前的重要环节,需纳入实操培训的核心模块。地勤特种车辆因作业功能特殊,配备了多种专用设备,其完好性直接影响作业安全与效率,例如旅客摆渡车的车门启闭系统、行李传送带车的传送带运转装置、加油车的燃油计量与泄漏检测设备等。培训中需指导驾驶员掌握针对性的车辆检查流程,除常规的轮胎、制动、灯光检查外,重点关注专用设备的运行状态:例如检查飞机牵引车的牵引装置是否牢固,液压系统有无泄漏;检查加油车的油罐密封性能、加油枪的完好性及消防器材的有效性;检查旅客摆渡车的应急出口是否畅通,座椅固定是否牢固。通过 “手把手” 教学让驾驶员逐一熟悉每个检查项目的操作方法与判断标准,如通过观察液压表读数判断液压系统是否正常,通过压力测试检查油罐密封性能,确保每次作业前车辆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在机场内部道路驾驶实操训练中,需模拟典型区域场景开展针对性训练。机坪作业区驾驶训练是重点内容之一,机坪作为飞机停靠与地勤作业的核心区域,道路狭窄、车辆密集且飞机起降频繁,对驾驶操作要求极高。训练中需模拟机坪内的常见场景,如多辆地勤车辆同时围绕一架飞机作业(加油车、行李车、牵引车协同工作),指导驾驶员掌握 “低速行驶” 与 “协同避让” 技巧:在靠近飞机时需将车速控制在 5km/h 以内,同时观察周边车辆的作业动态,避免因操作不当与其他车辆或飞机发生碰撞;在转弯时需提前减速、开启转向灯,并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情况,确保转弯半径符合要求,不占用其他车辆或飞机的通行空间。此外,针对机坪内的 “盲降区域”(如飞机机翼下方、机身侧面视线受阻区域),指导驾驶员通过下车观察或与地面指挥人员沟通,确认安全后再通行,避免因视线盲区引发事故。


航站楼周边通道驾驶训练需重点关注 “人员密集场景” 的应对。航站楼周边通道不仅有地勤特种车辆通行,还有大量旅客、工作人员步行往返,且存在行李拖车、货运车辆等穿梭,交通环境复杂。训练中需模拟旅客高峰期的场景,指导驾驶员掌握 “减速观察” 与 “礼让行人” 的操作要点:在靠近航站楼入口或出口时,需将车速降至 10km/h 以下,同时频繁观察道路两侧,注意避让步行的旅客与工作人员;遇旅客横穿道路时需立即停车,待旅客安全通过后再继续行驶;在与行李拖车、货运车辆会车时,需提前预判对方行驶路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避免因道路狭窄导致刮擦。此外,还需训练驾驶员熟悉航站楼周边的临时停靠区域,如旅客摆渡车的指定上下客点、行李车的装卸货区域,确保车辆在规定区域停靠,不影响其他车辆与人员通行。


应急处置实操训练也是培训的重要内容,需针对机场内部道路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设计训练场景。例如,模拟车辆在机坪作业时突发故障(如发动机熄火、制动失灵),指导驾驶员采取应急措施:若车辆在飞机附近出现故障,需立即开启双闪警示灯,同时通过对讲机联系地勤调度中心,告知故障位置与车辆类型,避免影响飞机停靠或起飞;若制动失灵,需利用车辆的应急制动装置(如手刹、应急制动阀)缓慢减速,同时选择空旷区域停靠,避免碰撞周边设备或车辆。又如,模拟加油车在作业时出现燃油泄漏,指导驾驶员立即关闭油罐阀门与加油枪,同时使用随车携带的吸油棉与消防器材处理泄漏燃油,防止引发火灾,并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后续处置。通过反复模拟应急场景,让驾驶员熟练掌握应急处置流程,提升突发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赛为安全 (23).jpg

常见问题解答(FAQs)

问题 1:机场内部道路设有多种专用标识,部分标识与普通道路标识差异较大,驾驶员如何快速准确识别这些标识,确保按照标识要求行驶,避免违规?

机场内部道路标识是保障车辆有序通行的重要依据,其设计与含义均围绕机场作业需求展开,与普通道路标识存在明显差异,培训中需通过 “系统学习 + 场景应用” 帮助驾驶员快速掌握标识识别方法。首先,在标识理论学习阶段,需对机场内部道路标识进行分类讲解,明确不同类型标识的含义与适用场景。机场内部标识主要包括 “通行权限标识”“速度限制标识”“区域警示标识”“作业指引标识” 四类:通行权限标识用于区分车辆通行区域,如 “仅限地勤特种车辆通行”“飞机滑行道禁止车辆进入” 等,通常以红色边框搭配文字说明,提醒驾驶员遵守通行权限;速度限制标识根据区域风险等级设定不同限速值,如机坪作业区限速 20km/h、航站楼周边通道限速 30km/h,标识多以圆形红圈搭配数字呈现,部分区域还会设置测速提示牌;区域警示标识用于提醒驾驶员注意潜在风险,如 “飞机起降区域注意避让”“高压电线下方禁止停靠”,多以黄色三角形为底色,搭配警示图案;作业指引标识用于指导车辆完成特定作业,如 “飞机牵引车停靠点”“加油车作业区域”,通常以蓝色矩形为底色,标注具体作业功能与位置。

其次,在场景应用训练阶段,通过模拟机场内部道路环境,让驾驶员实际识别并应用标识。可搭建机场内部道路缩微模型,标注各类标识,让驾驶员逐一识别标识含义,并规划出符合标识要求的行驶路线;也可利用虚拟现实(VR)设备还原机场真实道路场景,如机坪内的标识密集区域、航站楼周边的复杂标识路段,让驾驶员在虚拟环境中驾驶车辆,根据标识提示调整行驶速度与路线,若出现标识识别错误或违规行驶,系统会及时提示并讲解错误原因,帮助驾驶员强化记忆。此外,培训中还需提供 “机场内部道路标识手册”,手册中收录各类标识的实景图片、含义解释及应用场景,方便驾驶员在培训后随时查阅,同时通过 “标识识别测试” 检验学习效果,确保驾驶员能准确识别 95% 以上的机场内部道路标识,避免因标识识别错误导致违规。


问题 2:机场地勤特种车辆类型多样,不同车辆的行驶特性与作业要求差异较大(如牵引车需精准对接飞机,摆渡车需保障旅客安全),培训中如何针对不同车辆类型制定差异化的驾驶培训内容,确保驾驶员掌握对应车辆的安全驾驶要点?

地勤特种车辆的多样性决定了培训需采用 “分类教学 + 专项实操” 模式,根据车辆功能与作业场景制定差异化培训内容,确保驾驶员精准掌握对应车辆的安全驾驶要点。首先,在培训前期需对车辆类型进行分类,明确不同车辆的核心安全需求:旅客摆渡车以 “旅客安全与舒适” 为核心,需重点关注停靠精准性、行驶平稳性;飞机牵引车以 “飞机防护与作业精准” 为核心,需重点关注牵引装置操作、车速控制;加油车以 “燃油安全与泄漏防控” 为核心,需重点关注油罐检查、加油作业规范;行李传送带车以 “行李完好与运输效率” 为核心,需重点关注传送带运转、行驶速度控制。

针对不同车辆类型设计专项培训模块:在旅客摆渡车培训模块中,重点讲解 “平稳驾驶” 与 “精准停靠” 技巧,如起步时缓慢加速,避免旅客前倾;在靠近航站楼或飞机时,通过观察停靠标识与后视镜,调整车辆位置,确保车门与登机口或飞机舱门对齐,误差不超过 10 厘米;同时讲解车内安全提示广播的使用方法,确保旅客上下车时能及时获取安全指引。在飞机牵引车培训模块中,重点教学 “牵引装置对接” 与 “低速行驶”,如指导驾驶员通过观察牵引装置刻度与飞机起落架位置,缓慢调整车辆,确保牵引销与起落架精准对接,避免碰撞飞机;在牵引飞机过程中,严格控制车速在 3-5km/h,同时通过对讲机与飞机驾驶员保持沟通,及时响应指令。在加油车培训模块中,重点强调 “安全检查” 与 “作业规范”,如每次作业前检查油罐密封情况、加油软管有无破损,作业时保持车辆与飞机的安全距离(不小于 5 米),加油完成后需确认加油口密封良好,避免燃油泄漏。

在实操训练阶段,采用 “一对一” 指导方式,为每种车辆配备专业讲师,讲师根据对应车辆的培训要点,现场指导驾驶员操作:如指导行李传送带车驾驶员调整传送带高度与速度,确保行李能平稳输送;指导加油车驾驶员使用泄漏检测设备,判断加油过程是否存在泄漏风险。同时,针对每种车辆设置 “实操考核项目”,如旅客摆渡车需完成 “精准停靠 + 旅客安全输送” 考核,飞机牵引车需完成 “牵引装置对接 + 飞机短距离牵引” 考核,只有考核合格的驾驶员才能上岗操作对应车辆,确保每种车辆的驾驶安全要点都能被精准掌握。

问题 3:机场内部道路交通流量存在明显的 “航班高峰时段”,此时机坪、航站楼周边车辆密集,易出现拥堵,驾驶员如何在保障航班保障效率的同时,避免因拥堵引发刮擦、碰撞等安全事故?

航班高峰时段(如早出港高峰、晚进港高峰)机场内部道路车辆密集,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培训中需通过 “流量预判、路线规划、拥堵应对” 的系统训练,帮助驾驶员平衡效率与安全。首先,在流量预判能力培训中,指导驾驶员结合航班时刻表分析交通流量变化规律。机场内部交通流量与航班运行高度同步,早出港高峰(通常为 7:00-9:00)旅客摆渡车、行李车、加油车需求激增,机坪与航站楼周边车辆密集;晚进港高峰(通常为 19:00-21:00)货运车辆、行李拖车活动频繁,货运区与机坪通道易出现拥堵。培训中需提供机场典型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分布图,让驾驶员了解不同时段的拥堵区域与拥堵原因,如早高峰时航站楼 3 号门周边因旅客摆渡车集中停靠易拥堵,晚高峰时机坪 5 号停机位周边因货运车辆装卸货易拥堵,帮助驾驶员提前预判拥堵点。

其次,在路线规划培训中,指导驾驶员根据高峰时段流量特点制定 “备选路线”。培训中可通过机场内部道路导航系统模拟高峰时段场景,让驾驶员练习规划路线:如旅客摆渡车在早高峰时,若常规路线(航站楼 3 号门 - 2 号停机位)拥堵,可选择备选路线(航站楼 5 号门 - 2 号停机位),避开拥堵区域;同时讲解 “错峰出行” 技巧,如行李车可在航班起飞前 1 小时完成行李运输,避免在高峰时段扎堆行驶。此外,指导驾驶员利用机场地勤调度系统获取实时交通信息,调度系统会实时更新各路段拥堵情况,驾驶员可根据系统提示调整路线,如系统提示机坪 4 号通道拥堵时,及时切换至 5 号通道,减少拥堵等待时间。

在拥堵应对技巧培训中,重点讲解 “低速跟车” 与 “协同避让” 方法。拥堵时段车辆间距小,驾驶员需将车速控制在 5-10km/h,同时保持与前车 1-2 米的安全距离,避免因前车急刹导致追尾;遇相邻车道车辆变道时,需主动减速礼让,避免强行并线引发刮擦。例如,当机坪内多辆行李车排队等待进入货运区时,驾驶员需依次排队,不可穿插加塞;遇飞机牵引车从侧方通道驶出时,需立即停车避让,待牵引车通过后再继续行驶。同时,培训中强调 “拥堵时段禁止分心驾驶”,如禁止在驾驶过程中接打私人电话、调整车辆设备,需集中注意力观察周边车辆动态,确保能及时应对突发情况。此外,指导驾驶员在拥堵导致延误时,及时通过对讲机告知地勤调度中心,以便调度中心调整航班保障计划,避免因延误影响后续航班,实现 “效率与安全” 的双重保障。

问题 4:机场内部道路存在 “飞机滑行道与车辆通道交叉” 的特殊区域,此处是安全风险高发点,驾驶员如何安全通过这些交叉区域,避免与滑行的飞机发生碰撞?

飞机滑行道与车辆通道交叉区域(简称 “道口”)是机场内部安全风险最高的区域之一,飞机滑行速度快、体积大,一旦与车辆发生碰撞,将造成严重事故,培训中需通过 “道口识别、通行规则、应急处置” 的严格训练,确保驾驶员安全通过。首先,在道口识别培训中,指导驾驶员掌握道口的外观特征与位置分布。机场道口通常设有明显的 “警示标识” 与 “防护设施”,如道口两侧设置红色反光柱,地面绘制黄色警示线,上方悬挂 “飞机滑行道口,注意观察” 标识;同时,道口周边安装监控摄像头与声光报警装置,当飞机接近时,报警装置会发出 “飞机即将通过,请车辆等待” 的提示音。培训中可通过机场道口实景图片与视频,让驾驶员熟悉不同道口的外观特征,如机坪 1 号道口靠近航站楼,设有行人通道与车辆通道分离设施;机坪 3 号道口位于货运区附近,仅允许货运车辆与加油车通行,帮助驾驶员快速识别道口位置。

其次,在通行规则培训中,明确道口通行的 “三大原则”:“观察确认原则”“主动避让原则”“禁止停留原则”。“观察确认原则” 要求驾驶员在接近道口前 50 米减速,通过观察道口两侧的飞机动态指示灯(绿灯表示无飞机通行,红灯表示飞机即将通过)、监听声光报警装置提示音,同时观察滑行道内是否有飞机接近,只有确认无飞机通行时才能通过道口;若指示灯为红灯或听到报警提示音,需在道口外 5 米处停车等待,不可冒险通过。“主动避让原则” 要求驾驶员在道口遇到飞机滑行时,无论飞机距离远近,都需立即停车避让,待飞机完全通过道口后再继续行驶,不可与飞机抢行;即使道口指示灯为绿灯,若突然发现飞机接近,也需紧急停车,避免因指示灯延迟导致事故。“禁止停留原则” 要求驾驶员在通过道口时保持连续行驶,不可在道口内停车、掉头或装卸货物,防止因停留阻碍飞机滑行,如行李车不可在道口内临时停靠等待行李,需通过道口后在指定区域操作。

在应急处置培训中,模拟 “道口突发飞机接近” 场景,指导驾驶员采取正确应对措施:若车辆在道口内行驶时突然发现飞机接近,且距离较近(小于 100 米),驾驶员需立即加速通过道口,避免在道口内停留;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