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司机群体开展车辆驾驶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支持其提升不同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驾驶能力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10-20

城市出租车作为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需全年无休穿梭于城市道路,而雨天、雪天、雾天、高温、大风等不同天气条件,会给行车安全带来截然不同的挑战。对于出租车司机而言,提升不同天气下的安全驾驶能力,不仅是保障自身与乘客生命安全的核心,也是维持运营效率、减少事故风险的关键。本次安全教育培训将围绕各类常见复杂天气,从车辆提前检查、驾驶操作调整、风险预判应对等维度,提供可落地的实操方法,帮助司机快速适应天气变化带来的驾驶场景差异,实现 “天气多变,安全不变” 的驾驶目标。

赛为安全 (23).jpg

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出租车安全驾驶的核心逻辑在于 “提前适配、动态调整、风险前置”。首先,车辆状态的提前检查是应对复杂天气的基础。出租车每日运营里程长,天气变化前若车辆关键部件存在隐患,易在行驶中引发故障。例如雨天来临前,需重点检查雨刮器(确保刮片无老化、刮水无残留)、轮胎(胎纹深度不低于 1.6 毫米,保证排水性)、制动系统(制动踏板行程正常、无异响);雪天前需检查轮胎胎压(适当降低胎压增加接地面积)、暖风系统(确保车内除雾功能正常);雾天前需检查雾灯、近光灯、危险报警闪光灯(确保灯光亮度足够、闪烁正常);高温天气前需检查冷却液、机油液位(防止发动机过热)、空调系统(确保制冷效果,避免驾驶员中暑);大风天气前需检查车窗(确保关闭严密,防止行车中车窗晃动)、外部后视镜(加固镜架,避免被风吹折)。通过针对性的提前检查,可从源头减少天气因素引发的车辆故障风险。


其次,驾驶操作的动态调整是适应天气变化的关键。不同天气对路面状况、能见度、车辆性能的影响不同,需通过调整车速、车距、转向、制动等操作,降低安全风险。例如雨天路面摩擦力下降,制动距离会比晴天增加 50% 以上,需将车速降低 30%-40%,与前车保持平时 2 倍的安全距离,避免急加速、急刹车(防止车轮打滑)、急转弯(防止车辆侧翻);雪天路面易结冰,车速需控制在 20-30 公里 / 小时,转向时要 “慢打慢回”,制动时优先使用点刹(避免一脚踩死导致抱死),必要时可更换雪地胎或加装防滑链;雾天能见度低,需开启近光灯、雾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禁用远光灯,避免灯光反射影响视线),车速根据能见度调整(能见度低于 50 米时不超过 20 公里 / 小时),同时借助路边护栏、路标等参照物判断行驶方向,避免偏离车道;高温天气下,驾驶员易疲劳,需每 2 小时停车休息 10 分钟,行车时开启空调(温度控制在 24-26℃,避免温差过大引发不适),避免长时间怠速(防止发动机过热);大风天气(尤其是 5 级以上大风)时,需远离广告牌、大树、临时搭建物等易被吹倒的物体,行驶中紧握方向盘(防止车辆被风吹偏),超越大型车辆时需快速通过(避免因两车之间气流变化导致车辆晃动)。


此外,风险预判与应对能力是不同天气下安全驾驶的核心。出租车司机需结合天气特点,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场景,主动采取规避措施。例如雨天经过积水路段时,需提前观察积水深度(若积水漫过轮胎一半,切勿强行通过),通过时保持匀速(避免水花溅入发动机或影响行人);雪天经过桥梁、隧道出入口(这些区域易结冰)时,需提前减速,谨慎通过;雾天经过路口、学校、医院等区域时,需提前鸣喇叭(禁鸣区域除外),提醒行人和非机动车注意;高温天气下,车内勿放置打火机、香水等易燃易爆物品(防止高温引发爆炸);大风天气下,停车时需选择远离高楼、阳台的区域(避免高空坠物砸伤车辆)。同时,需关注乘客的安全体验,例如雨天上下车时,提醒乘客注意路面湿滑,必要时协助乘客开关车门;雪天行车时,告知乘客可能出现的轻微颠簸,获得乘客理解。

赛为安全 (3).jpg

常见问题解答(FAQs)

问题一:雨天城市道路易出现 “水膜效应”,出租车司机如何判断路面是否存在水膜,又该如何调整驾驶操作避免车辆失控?

“水膜效应” 是指雨天路面积水较多时,轮胎与路面之间形成一层水膜,导致轮胎失去抓地力,车辆出现 “打滑”“漂浮” 的现象,这是雨天出租车驾驶的高风险场景。判断路面是否存在水膜,可通过两个直观方法:一是观察路面反光情况,若路面呈现均匀的 “镜面反光”,且看不到路面纹理,说明积水已形成水膜;二是感受车辆行驶状态,若方向盘出现轻微晃动、制动时感觉踏板 “发飘”,或加速时车身有 “不受控” 的轻微偏移,大概率是水膜效应导致。

遇到水膜路面时,出租车司机需立即调整驾驶操作,核心是 “减速、控向、禁急操”。首先,缓慢松开油门,避免继续加速(加速会加剧水膜对轮胎的浮力),将车速降至 30 公里 / 小时以下,若车速过快,可采用 “点刹” 方式缓慢减速(避免急刹车导致车辆侧滑)。其次,双手紧握方向盘,保持车辆直线行驶,避免大幅度转向或变道,若车辆出现轻微偏移,需小幅度调整方向盘(调整幅度不超过 5 度),切勿猛打方向,防止车辆失控。同时,与前车的安全距离需增加至平时的 3 倍以上(至少 15 米),因为水膜路面制动距离会大幅延长,留足距离可避免追尾。

此外,需注意两个关键细节:一是避免在水膜路面频繁变道或超车,若必须超车,需确认对向无来车、路面水膜较薄且超车距离足够,超车时保持匀速,快速完成操作,避免与其他车辆并行(并行时两车之间的气流易加剧水膜效应);二是通过水膜路段后,需轻踩几次制动踏板,利用制动摩擦去除轮胎表面残留的水分,恢复轮胎抓地力,再逐渐恢复正常车速。通过 “提前判断、缓慢减速、平稳控向、留足距离” 的操作,可有效应对水膜效应,避免车辆失控。


问题二:雪天城市道路结冰路段与积雪路段的驾驶操作有明显差异,出租车司机如何区分这两种路段,且分别采取哪些安全驾驶方法?

雪天城市道路中,结冰路段与积雪路段的外观、路面摩擦力均不同,需通过观察和感受准确区分,再针对性调整驾驶操作。区分方法主要有三点:一是观察路面颜色,结冰路段通常呈现 “灰白色”,表面光滑,有轻微反光;积雪路段则为 “白色蓬松状”,能看到雪花堆积的纹理;二是观察车辆行驶轨迹,若车辆行驶时无明显颠簸,且方向盘有 “轻飘” 感,多为结冰路段;若行驶中能感受到轮胎碾压积雪的 “沙沙声”,且车身有轻微颠簸,为积雪路段;三是参考其他车辆状态,若前方车辆行驶时车轮无明显打滑痕迹,且刹车时无 “拖痕”,可能是积雪路段;若前方车辆刹车时出现 “长距离拖痕”,或车轮有明显 “空转”,大概率是结冰路段。

针对积雪路段,出租车驾驶操作核心是 “慢起步、稳跟车、缓制动”。起步时,需轻踩油门,采用 “低挡位缓慢加速” 的方式(避免车轮空转打滑),若出现车轮空转,需立即松开油门,待车轮停止空转后再缓慢起步。行驶过程中,车速控制在 30 公里 / 小时以内,与前车保持 20 米以上的安全距离,跟随前车轨迹行驶(避免碾压未被压实的厚积雪,防止车辆陷住)。制动时,采用 “点刹” 方式(踩下制动踏板后迅速松开,反复操作),避免一脚踩死,同时避免在积雪路段频繁变道,如需变道,需提前开启转向灯,确认后方无来车后,小幅度缓慢变道。

针对结冰路段,驾驶操作需更谨慎,核心是 “降速、控向、少制动”。车速需降至 20 公里 / 小时以下,甚至更低(根据结冰厚度调整),双手紧握方向盘,保持车辆直线行驶,转向时 “慢打慢回”,转向幅度控制在最小范围(例如转弯时方向盘转动角度不超过 15 度),避免急打方向导致车辆侧翻。制动时,尽量减少制动频率,若必须制动,需提前预判,轻踩制动踏板(力度仅为平时的 1/3),同时避免在结冰路段停车(停车后起步易打滑),若需停车,需提前 100 米开始缓慢减速,逐渐靠近停车点。此外,结冰路段若车辆出现轻微打滑,需保持冷静,切勿急刹车或猛打方向,应顺着打滑方向小幅度调整方向盘,待车辆恢复稳定后,再缓慢修正行驶方向。通过 “准确区分路段、针对性调整操作”,可在雪天有效降低事故风险。


问题三:雾天城市道路能见度低,出租车需频繁接送乘客,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准确识别乘客上下车位置,避免因视线差导致的剐蹭或错过接客点?

雾天城市道路能见度低(尤其是早雾、夜雾),出租车接送乘客时易因视线模糊导致 “找不到乘客”“错过接客点” 或 “停靠时剐蹭行人 / 非机动车”,需通过 “提前沟通、视线优化、规范停靠” 的组合操作解决。首先,接到订单后,需立即与乘客电话沟通,确认接客位置的 “明显标识”(如路边商铺名称、公交站台编号、路灯杆编号等),因为雾天仅靠导航定位可能存在偏差,而具体标识能帮助司机快速识别位置。同时,告知乘客自己的车辆特征(如车身颜色、车牌后三位、是否有明显标识),并建议乘客在有照明的区域等待(如路灯下、商铺门口),且尽量佩戴亮色衣物或开启手机手电筒(面向来车方向),提升辨识度。

到达接客区域前,需优化视线条件,为识别位置做好准备。开启近光灯、前后雾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禁用远光灯,远光灯会被雾气反射,反而降低能见度),同时开启车内除雾功能(避免前挡风玻璃起雾影响视线),若玻璃仍有雾气,可使用干净毛巾擦拭(停车时操作,切勿行车中擦拭)。行驶过程中,将车速降至与能见度匹配的速度(例如能见度 100 米时车速不超过 40 公里 / 小时,能见度 50 米时不超过 20 公里 / 小时),同时借助路边护栏、路缘石、交通标识等参照物,判断车辆是否在正确车道行驶,避免偏离车道导致错过接客点。

发现乘客后,需规范停靠,避免因视线差引发安全隐患。首先,观察乘客周围环境,确认无行人、非机动车靠近后,缓慢向路边停靠,停靠距离路边不超过 30 厘米(避免距离过远导致乘客上下车时踩入积水或泥泞),同时与前方车辆保持 10 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防止前车突然起步或后车追尾)。停车后,开启车辆双闪,提醒后方车辆注意,然后告知乘客 “路面湿滑,上下车请小心”,若乘客携带行李,可协助搬运(避免乘客因视线差摔倒)。送乘客到达目的地时,同样需提前与乘客确认下车点的具体标识,停靠时确保车辆完全停稳后再提醒乘客下车,同时观察车辆右侧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动态,避免乘客开门时与后方来车发生剐蹭。通过 “提前沟通定标识、优化视线助识别、规范停靠保安全” 的流程,可在雾天高效、安全地完成乘客接送。

赛为安全 (19).jpg

问题四:高温天气下,出租车车内温度易过高,不仅影响乘客体验,还可能导致驾驶员疲劳或车辆故障,司机该如何平衡车内降温与行车安全,同时预防车辆高温故障?

高温天气(气温超过 35℃)下,出租车因长时间暴晒,车内温度可达 60℃以上,不仅会让乘客感到不适,还会导致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犯困,同时车辆也易出现发动机过热、轮胎爆胎等故障,需从 “车内降温、状态管理、车辆防护” 三个维度平衡降温与安全,预防故障。

在车内降温方面,需采取 “提前降温、合理控温、避免温差” 的方法。出车前 10 分钟,可远程开启车辆空调(若车辆支持),或打开车门、车窗通风,排出车内热气;起步后,先开启空调外循环(将车内热空气排出),5 分钟后切换为内循环,同时将空调温度设定在 24-26℃(温度过低易导致驾驶员感冒或犯困,也会增加发动机负荷),出风口避免直接对着驾驶员头部或面部(防止冷风刺激引发不适)。若车内乘客较多,可适当调高风量,但避免风量过大产生噪音影响交流。同时,可在车内放置遮阳帘(停车时使用,行车时收起,避免遮挡视线),或在方向盘、座椅上放置凉席垫(选择防滑材质,避免驾驶时座椅垫滑动影响操作),辅助降低车内温度。

在驾驶员状态管理方面,核心是 “补水、防疲、避暴晒”。高温天气易出汗,需随身携带矿泉水或淡盐水(避免饮用含糖量高的饮料,防止越喝越渴),每 1 小时补充 150-200 毫升水分(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腹胀);避免空腹或过饱驾驶(空腹易低血糖,过饱易犯困),午餐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瘦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每 2 小时停车休息 10 分钟,可在阴凉处活动身体,呼吸新鲜空气,缓解疲劳,若出现头晕、眼花、乏力等中暑迹象,需立即停车休息,服用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确认药品无嗜睡副作用),待症状缓解后再继续行驶。

在车辆高温故障预防方面,需做好 “检查、观察、避高负荷”。出车前,检查冷却液液位(确保在 “MIN” 和 “MAX” 刻度之间,若不足需添加同型号冷却液,不可加水)、机油液位(若机油过稀或不足,需及时更换或补充)、轮胎状况(高温下轮胎气压易升高,需适当降低胎压,避免爆胎,同时检查轮胎是否有鼓包、裂纹);行车过程中,关注仪表盘水温表(正常温度为 80-90℃,若超过 95℃,需立即停车,打开发动机盖散热,切勿立即打开水箱盖,防止高温液体喷出烫伤);避免长时间怠速(怠速时发动机散热差,易导致过热),若需等待乘客,可每隔 5 分钟启动车辆行驶 1 分钟,帮助发动机散热。通过 “科学降温、管理状态、预防故障” 的组合措施,可在高温天气下兼顾车内舒适与行车安全,减少车辆故障风险。


问题五:大风天气(尤其是 6 级以上大风)在城市道路驾驶出租车,易遇到车辆被吹偏、高空坠物、非机动车失控等风险,司机该如何针对性应对这些风险,保障行车安全?

6 级以上大风在城市道路会产生明显的 “侧向推力”,同时可能引发高空坠物、非机动车失控等连锁风险,出租车司机需通过 “控车、避险、预判” 的操作,针对性应对这些风险。

应对 “车辆被吹偏” 风险时,核心是 “紧握方向、平稳车速、少变道”。行驶过程中,双手呈 “9 点 15 分” 姿势紧握方向盘,手臂保持适度紧张(避免过于僵硬导致疲劳,也避免过于放松无法及时调整方向),若感觉车辆被风吹向一侧,需小幅度向反方向调整方向盘(调整幅度不超过 10 度),切勿猛打方向(防止车辆过度偏移引发剐蹭)。同时,将车速控制在 40-50 公里 / 小时(车速过快会增加侧向风对车辆的影响),避免高速行驶;减少变道和超车次数,若必须变道,需提前观察后视镜,确认后方无来车,且变道方向与风向相反时(如风向为东风,避免向左侧变道),需快速完成变道,避免长时间在两车之间行驶(两车之间气流变化易加剧车辆晃动)。经过桥梁、高架路、隧道出入口等 “风口” 区域时,需提前减速,因为这些区域的风力会比普通路段强 2-3 级,车辆被吹偏的风险更高。

应对 “高空坠物” 风险时,需 “选路、观察、避停”。行驶时,尽量选择远离高楼、老旧小区、广告牌、大树、脚手架等区域的车道(这些区域易发生高空坠物),若必须经过,需降低车速,同时观察上方是否有坠物迹象(如广告牌松动、阳台花盆摆放不稳、树枝摇晃剧烈),必要时鸣喇叭提醒楼上住户注意。停车时,避免将车辆停在高楼阳台下方、广告牌正下方、大树下方(防止树枝折断砸伤车辆),可选择停车场、空旷路面等安全区域停靠。若行驶中发现前方有高空坠物(如花盆、纸箱),需立即减速,若有足够距离,可缓慢变道避让;若距离过近,无法避让,需双手紧握方向盘,保持车辆直线行驶,同时提醒乘客坐稳扶好,避免急刹车导致乘客受伤。

应对 “非机动车失控” 风险时,需 “保持距离、提前避让、示警”。大风天气下,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易因风力作用失控(尤其是侧向风时,非机动车易向机动车道偏移),出租车司机需与非机动车保持 3 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避免并行行驶。遇到非机动车在前方行驶时,需提前减速,若非机动车出现左右摇晃的迹象,需进一步降低车速,做好停车准备;如需超越非机动车,需确认对向无来车,且非机动车行驶稳定后,快速完成超车,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