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驾驶安全培训:冰雪天气行车的关键保障要点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7-28

冬季冰雪天气给行车安全带来了诸多挑战,路面结冰、能见度降低、车辆性能受影响等因素,都可能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对于驾驶员而言,掌握冰雪天气行车的关键保障要点,是确保冬季出行安全的核心。以下从驾驶前的准备、行驶中的操作、特殊场景的应对以及车辆的维护等方面,详细解析冰雪天气行车的安全策略。

驾驶前的充分准备是冰雪天气安全行车的基础。车辆检查需更加细致,轮胎状态尤为关键。冰雪路面摩擦力大幅下降,普通轮胎容易打滑,此时应优先选择雪地胎,其特殊的胎纹设计能增强与冰雪路面的抓地力,胎质更软也能在低温下保持弹性。若未配备雪地胎,可根据路况准备防滑链,但需注意防滑链的安装要牢固,且仅在冰雪较厚的路段使用,通过无冰路面后及时拆除,避免损伤轮胎和路面。同时,要检查轮胎气压,冬季气温低,轮胎气压会有所下降,需按照车辆手册标准适当调整,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会减少接地面积,降低抓地力,过低则可能导致轮胎变形。

防御性驾驶培训 (2).jpg

车辆的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也需重点检查。低温可能影响制动液的流动性,要确保制动液充足且未变质,制动片和制动盘的磨损程度在合理范围内,避免因制动效果减弱引发危险。转向系统的助力油液要充足,转向时无卡顿、异响,保证转向灵活可靠。此外,冬季玻璃易起雾结冰,需检查暖风系统是否正常工作,玻璃水要换成防冻型,避免结冰堵塞管路,同时准备好除冰铲、玻璃刮,方便清理车身上的冰雪。

驾驶员自身的准备同样不可忽视。穿着方面,应选择防滑性好的鞋子,避免穿鞋底过滑的鞋子驾驶,以防踩踏板时打滑。衣物不宜过于厚重臃肿,以免影响操作的灵活性。出车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冬季人体易疲劳,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提高反应速度。同时,可随身携带保温杯,准备热水,既能取暖,也能在玻璃结冰时辅助除冰。

行驶中的操作技巧直接影响冰雪天气行车的安全性。起步时要平稳缓慢,轻踩油门,避免急加速,防止驱动轮打滑。手动挡车辆可采用二挡起步,减少扭矩输出;自动挡车辆可选择雪地模式,若没有雪地模式,可将挡位挂入低速挡,降低起步动力。起步后,加速过程也要循序渐进,保持车速平稳,避免猛踩油门导致车辆失控。

刹车时要提前预判,预留更长的制动距离,冰雪路面的制动距离可能是干燥路面的 3-4 倍。踩刹车时要轻踩轻放,采用点刹的方式,避免一脚踩死导致车轮抱死,引发侧滑。若车辆配备 ABS 系统,在紧急制动时不要松开刹车,ABS 会自动调节制动力度,防止车轮抱死,但仍需注意制动距离会延长。

转向时要缓慢柔和,避免猛打方向盘,转向幅度不宜过大。在转弯前要提前减速,保持低速通过,转弯过程中不要踩刹车,以防车辆侧滑。若在转向时出现侧滑,要顺着侧滑方向轻打方向盘,缓慢调整车身姿态,待车身稳定后再回正方向,切忌反打方向加剧侧滑。

跟车距离要比平时大幅增加,通常保持在干燥路面的 3-5 倍以上,根据车速和路况灵活调整。尽量避免跟在大型车辆后方,因其视线盲区大,且溅起的冰雪可能影响视线。同时,要避免频繁变道、超车,冰雪路面超车风险极高,若必须超车,要提前开启转向灯,观察前后方车辆情况,确认安全后,在直线路段平稳加速完成超车,超车后与被超车辆保持足够距离再并回原车道。

灯光的正确使用能提高冰雪天气行车的可见性。遇大雾、大雪天气,要开启近光灯、前后雾灯和示廓灯,必要时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但不要开启远光灯,远光灯的光线会被雾气反射,反而影响视线。在通过弯道、坡道、桥梁等易结冰路段时,要提前鸣喇叭示意,提醒其他车辆注意。

防御性驾驶培训 (3).jpg

特殊场景的应对能力是冰雪天气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经过桥梁、涵洞、隧道出入口时,这些地方通常比路面更容易结冰,因为空气流通快、温度低,要提前减速,缓慢通过,避免在这些路段停车或超车。通过坡道时,要保持匀速行驶,上坡时不要加速过猛,以防车轮打滑;下坡时要控制车速,可采用低挡位利用发动机牵制减速,避免长时间踩刹车导致制动过热失效。

若遇车辆侧滑,驾驶员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当后轮侧滑时,车身会向一侧偏移,此时要顺着侧滑的方向轻打方向盘,同时松开油门,待车身稳定后再缓慢修正方向。当前轮侧滑时,多因转向过猛或车速过快,要稍松油门,稳住方向盘,不要继续打方向,待车速降低后,车身会逐渐回正。

冰雪天气视线受阻时,要及时清理挡风玻璃上的积雪和冰花,保持视线清晰。若玻璃起雾,可开启暖风,将出风口对准挡风玻璃,同时打开 AC 键,快速除雾,避免用手擦拭,以免影响视线。遇大雪天气,要适当降低车速,必要时选择安全地点停车等待,待雪小后再继续行驶,不要强行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行车。

车辆的冬季维护能减少冰雪天气行车的故障风险。定期检查电池,冬季低温会降低电池容量,要确保电池电量充足,接线柱牢固无腐蚀,避免因电池亏电导致车辆无法启动。检查防冻液的冰点,确保其能适应当地最低气温,防止水箱结冰冻裂。制动系统要定期保养,清理制动片和制动盘上的积雪和杂质,保证制动效果。

停车时要选择平坦、无冰雪的路面,避免停在坡道上,以防车辆溜滑。若必须停在坡道,要在车轮下放置石块或木块等障碍物,防止溜车。停车后,可将雨刮器抬起,避免雨刮器与玻璃冻结在一起,下次启动时损坏雨刮器。关闭发动机前,要先关闭暖风,避免下次启动时因温差导致玻璃起雾。停车后要清理车身积雪,尤其是前挡风玻璃、后视镜和车灯上的积雪,确保再次启动时视线良好。


FAQs:

问:冰雪天气中,雪地胎和防滑链该如何选择使用,两者有哪些区别和适用场景?

答:在冰雪天气中,雪地胎和防滑链的选择需根据具体路况和气温来决定,两者在功能和适用场景上有明显区别。

雪地胎是专为冬季低温和冰雪路面设计的轮胎,其胎纹更深且纹路间距更大,能有效排出积雪,增加与路面的摩擦力;胎质采用特殊橡胶配方,在低温下仍能保持较好的弹性,避免因轮胎硬化而降低抓地力。雪地胎适用于气温长期低于 7℃的地区,以及路面有积雪但未结冰或冰层较薄的情况,能在冰雪、湿滑路面上提供持续稳定的抓地力,且对轮胎和路面的损伤较小,可在整个冬季持续使用,适合日常通勤、长途运输等多种场景。不过,雪地胎在完全结冰的硬冰路面上,抓地力会有所下降,此时可能需要配合防滑链使用。

防滑链通常由金属链或高强度塑料链制成,安装在轮胎上后,能通过链条嵌入冰雪中,大幅提升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尤其在厚冰、深雪路面上效果显著。但防滑链适用场景较局限,一般只在积雪较深(超过 5 厘米)或路面严重结冰的情况下使用,且行驶速度不能过快,通常建议不超过 30 公里 / 小时,否则会加剧链条磨损,甚至损坏轮胎和车辆底盘。此外,防滑链在干燥路面上禁止使用,会严重损伤路面和轮胎,且行驶时噪音大、舒适性差。

因此,在选择时,若日常行驶路段以积雪为主、冰层较薄,且气温较低,优先使用雪地胎;若遇到暴雪后积雪深厚或路面结冰严重的情况,需在雪地胎基础上加装防滑链;若只是短暂通过结冰路段,可临时安装防滑链,通过后及时拆除。

防御性驾驶培训 (25).jpg

问:冰雪天气行车时,车辆突然出现侧滑,驾驶员应如何快速正确处理以避免事故?

答:冰雪天气行车时,车辆突然侧滑是常见的危险情况,此时驾驶员的反应和操作直接决定能否避免事故,关键在于保持冷静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立刻松开油门踏板,避免继续加速,因为加速会加剧车轮打滑,使侧滑更加严重。同时,不要急踩刹车,急刹车会导致车轮抱死,进一步失去抓地力,扩大侧滑范围。此时需稳住方向盘,不要因慌乱而猛打方向,反打方向会让车身失去平衡,可能导致车辆旋转或甩尾。

若出现后轮侧滑(即车身尾部向一侧偏移),要顺着侧滑的方向轻打方向盘,比如车身向左滑,就向左轻打方向,车身向右滑,就向右轻打方向。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方向盘调整车身重心,使车辆姿态逐渐回正。在调整方向时,幅度要小,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修正,待车身开始稳定后,再缓慢将方向盘回正。

若出现前轮侧滑(即车头向一侧偏移,通常因转向过猛或车速过快导致),要稍松油门,让车速自然降低,同时稳住方向盘,不要继续向侧滑方向打方向,也不要反向打方向。此时车辆因惯性会继续向前,随着车速降低,前轮的抓地力会逐渐恢复,车身会慢慢回正,待车身稳定后,再轻踩刹车减速至安全车速。

在整个过程中,驾驶员要保持呼吸平稳,专注于车身姿态的变化,根据车辆的滑动情况微调操作。需要注意的是,侧滑时车辆处于不稳定状态,任何剧烈操作都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失控,因此 “轻柔、缓慢、顺势” 是处理侧滑的核心原则。待车辆完全稳定后,要及时减速,选择安全地点停车检查,确认车辆无异常后再继续行驶,避免因车辆部件受损而再次发生危险。


问:冬季冰雪天气车辆启动困难时,驾驶员可采取哪些实用方法解决,同时避免损坏车辆?

答:冬季冰雪天气车辆启动困难是常见问题,多因低温导致电池性能下降、机油粘度增加、燃油雾化不良等原因引起,驾驶员可采取以下实用方法解决,同时避免损坏车辆。

首先,启动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若车辆停在室外,可先检查电池接线柱是否有积雪或腐蚀,若有积雪需清理干净,腐蚀则用热水冲洗后擦干,确保接线牢固。对于手动挡车辆,可踩下离合器踏板再启动,减少发动机的负荷;自动挡车辆可挂入 N 挡(空挡)启动,启动后再挂入 D 挡或 R 挡,避免变速箱负荷过大。

若第一次启动失败,不要频繁多次尝试,连续启动会导致电池过度放电,加剧启动困难。应间隔 30 秒以上再进行第二次启动,每次启动时间不要超过 5 秒。若多次启动仍失败,需检查电池电量,若电池亏电,可采用跨接启动(搭电)的方式,准备好跨接电缆,将救援车辆与故障车辆的电池正极相连,负极与故障车辆的金属车身(远离电池的位置)相连,启动救援车辆,怠速运转 2-3 分钟后,再尝试启动故障车辆,启动后按相反顺序拆除电缆,注意操作时避免正负极接触,以防短路。

对于因机油粘度增加导致的启动困难,可在启动前将车辆预热,若有条件,可使用车衣保暖,或在夜间将车辆停放在车库;若没有车库,可在启动前用热水浇在发动机油底壳上(注意不要直接浇在发动机热部件上),降低机油粘度,但此方法需小心操作,避免热水溅到车身漆面导致损坏。

燃油雾化不良也可能导致启动困难,可在启动时轻踩油门踏板(不要踩到底),增加燃油供应量,帮助雾化,但电喷车辆不建议频繁踩油门,以免损坏燃油喷射系统。若车辆装有预热塞(柴油车常见),启动前要打开预热开关,待预热指示灯熄灭后再启动,提高气缸内温度,便于燃油燃烧。

启动成功后,不要立即高速行驶,应怠速运转 1-2 分钟,让机油充分润滑发动机各部件,待水温上升到正常范围(指针指向 90℃左右)后再起步,避免冷机高负荷运转导致发动机磨损。若启动后发现车辆有异响、抖动等异常情况,应立即熄火检查,不要强行行驶,以防损坏发动机或其他部件。

此外,日常要做好车辆保养,冬季使用适合低温的机油(如 0W-30、5W-40 等),定期检查电池电量,必要时更换老化电池,给燃油箱加注适合冬季的燃油(如 - 10 号、-20 号柴油,根据当地气温选择),这些措施能从根本上减少启动困难的发生。

防御性驾驶培训 (29).jpg

问:冰雪天气夜间行车,除了常规灯光使用,还有哪些易被忽视的安全细节需要注意?

答:冰雪天气夜间行车,除了正确使用灯光,还有许多易被忽视的安全细节需要注意,这些细节直接影响行车安全,需格外关注。

首先,车窗和后视镜的清洁要彻底。夜间气温低,车窗内侧易起雾,外侧可能结霜或结冰,即使开启除雾功能,也需定期用干净的抹布擦拭内侧玻璃,确保视线清晰。后视镜若结冰,可开启后视镜加热功能(若有),或停车后用温水擦拭(避免用热水以防镜片破裂),也可在后视镜上涂抹少量肥皂水,减少结冰概率。此外,要清理车顶和车尾的积雪,夜间行车时,车顶积雪可能因车辆震动滑落至前挡风玻璃,瞬间遮挡视线,车尾积雪可能覆盖刹车灯,影响后车判断。

其次,车速控制要更保守。夜间视线范围小,冰雪路面又易打滑,需将车速控制在比白天更低的水平,通常不超过道路限速的 60%,且随时做好停车准备。经过路口、居民区、学校等区域时,要提前减速,交替使用近光灯和远光灯(在确保不影响对向车辆的情况下),提醒行人和其他车辆注意,同时仔细观察路边是否有行人或非机动车,因其在夜间更难被发现。

跟车距离要比白天增加更多,至少保持在 100 米以上,避免跟车过近,因夜间反应时间延长,且冰雪路面制动距离更长,一旦前车急刹,后车难以及时反应。同时,要避免长时间跟在大型车辆后方,大型车辆的尾灯可能会晃眼,且其两侧和后方存在较大盲区,易引发追尾事故,若需跟车,要保持更远距离,并注意观察前车动向。

会车时要提前减速,主动关闭远光灯,切换为近光灯,避免强光照射对向驾驶员导致其视线受阻。若对向车辆未关闭远光灯,不要直视强光,可将视线移向道路右侧边缘,同时减速慢行,必要时停车等待,待对向车辆通过后再继续行驶,不要赌气开启远光灯对射,以免双方视线都受影响。

此外,夜间停车要选择照明良好、路面平坦的区域,避免停在树下(以防积雪掉落)或有冰棱的建筑物下方。停车后要拉好手刹,若担心手刹冻结,可在车轮下放置石块或木块防止溜车,同时关闭所有灯光,检查车窗是否关紧,避免车内起雾结冰。


问:长途运输中遇到冰雪路段,驾驶员在路线规划和应急物资准备上有哪些具体建议?

答:长途运输中遇到冰雪路段,合理的路线规划和充足的应急物资准备能大幅降低风险,具体建议如下:

在路线规划方面,出发前要通过权威天气 APP、交通广播等渠道,详细了解途经区域的天气情况和路况信息,重点关注是否有暴雪、冰冻预警,以及高速路段是否封闭或限行。优先选择已开通除雪防滑措施的高速公路或主干道,避开山区、桥梁、隧道密集的路段,这些地方通常冰雪消融慢,结冰时间长,风险更高。

若必须经过冰雪多发路段,要规划多条备选路线,标注沿途的服务区、停车场、维修站位置,以便在遇突发情况时能及时停靠。同时,合理安排出发时间,尽量避开夜间通过冰雪路段,夜间气温低,路面更易结冰,且视线差,应急处理难度大。计算行驶时间时,要预留充足的缓冲时间,冰雪路段行驶速度慢,避免因赶时间而超速行驶。

行驶过程中,要实时更新路况信息,通过车载导航的实时路况功能或与物流公司调度中心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前方路段的冰雪情况,若发现前方路段冰雪严重且无法通行,不要强行通过,应果断选择备选路线或在最近的服务区停车等待,待路况好转后再出发。

在应急物资准备上,要携带足够的防寒衣物,如羽绒服、保暖手套、防滑鞋等,避免因车辆故障滞留时受冻。车辆工具方面,需准备防滑链(确保型号与轮胎匹配)、三角警示牌、反光背心、手电筒(备足电池)、拖车绳、简易工具箱(含扳手、螺丝刀等),以及便携式充气泵和胎压计,便于检查和调整轮胎气压。

物资方面,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耐储存的食物,如压缩饼干、巧克力等,应对可能的长时间滞留。同时,携带车载应急电源(充电宝),确保手机电量充足,以便紧急情况下联系救援。此外,可准备少量沙子或盐(注意不要使用工业盐,以免腐蚀车辆),在车辆打滑时撒在轮胎周围,增加摩擦力。

还需准备除冰铲、玻璃刮、防冻玻璃水,方便随时清理车身积雪和冰花,保持视线清晰。若长途运输路线经过偏远地区,可携带卫星电话,避免因手机无信号而无法求救。应急物资要放在车内易取用的位置,如后备箱侧面或驾驶座后方,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拿到,同时定期检查物资状态,如防滑链是否完好、食物是否过期等,确保其能正常使用。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