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冷链物流运输驾驶员组织防御性驾驶安全培训,帮助从业人员应对低温天气下的路面安全风险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10-09

冷链物流运输作为保障生鲜、医药等物资品质的关键环节,驾驶员常需在低温天气(气温低于 0℃)下往返于不同区域,而低温环境易导致路面结冰、积雪、结霜,同时伴随能见度降低、车辆部件性能下降等问题,大幅增加驾驶风险。若冷链物流运输驾驶员缺乏针对性的防御性驾驶技巧,易因路面附着力下降、车辆操控难度增加引发追尾、侧滑、故障抛锚等事故,不仅影响物资运输时效与品质,还可能威胁自身生命安全。因此,针对冷链物流运输驾驶员开展专项防御性驾驶安全培训,系统讲解低温天气下路面安全风险的特征与防御应对方法,帮助其建立 “预判风险、主动规避、科学操作” 的防御性驾驶思维,对保障冷链运输安全、维护供应链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从冷链物流运输驾驶员的工作实际来看,低温天气下的路面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四个维度:一是 “路面附着风险”,低温导致路面结冰、积雪或结霜,轮胎与路面的附着力仅为干燥路面的 1/4-1/2,车辆易出现打滑、侧滑;二是 “视线干扰风险”,低温天气常伴随大雾、冻雨,导致能见度降低,同时车内外温差大易使车窗起雾,影响观察;三是 “车辆部件风险”,低温会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刹车系统响应迟缓、轮胎胎压异常,甚至出现管路冻裂;四是 “应急处置风险”,低温下车辆故障修复难度增加,若驾驶员缺乏对应急方法的了解,易延误救援时机或扩大事故损失。这些风险点需要通过防御性驾驶培训逐一破解,帮助驾驶员全面掌握低温天气下路面安全风险的应对技巧。

防御性驾驶 (3).jpg

一、低温天气下路面安全风险识别:构建防御性预判体系

防御性驾驶的核心是 “提前感知风险”,培训需帮助冷链物流运输驾驶员建立 “环境 - 路面 - 车辆 - 行为” 多维度风险识别体系,通过观察天气变化、路面状态、车辆性能及其他交通参与者行为,提前预判低温天气下的路面安全隐患,为后续防御操作预留充足反应时间。

(一)路面状态风险识别

低温天气下路面状态随气温变化呈现不同风险特征,培训需指导驾驶员重点识别三类核心风险:

结冰路面风险:当气温降至 - 2℃以下,路面残留雨水、积雪会凝结成冰,尤其是桥梁、隧道出入口、背阴路段(如山林间道路),因空气流通好、日照少,路面温度比路面更低,易率先结冰。识别方法:观察路面颜色,结冰路面多呈现 “暗黑色”,与干燥路面的 “灰白色” 有明显差异;通过车辆行驶反馈判断,若方向盘突然变轻、车辆行驶轨迹偏移,或刹车时感觉车身 “漂浮”,需预判路面已结冰;注意路边 “路面结冰”“减速慢行” 等警示标识,尤其是凌晨 2-6 时气温最低时段,需重点关注桥面、涵洞等易结冰区域。

积雪路面风险:积雪覆盖路面会掩盖坑洼、井盖、标线等,导致驾驶员无法判断路面真实状况,同时松软积雪会使轮胎抓地力下降,硬实积雪(车辆碾压后形成)易导致车辆打滑。识别方法:观察积雪厚度,若积雪厚度超过 5 厘米,需预判车辆易陷车或打滑;通过前车行驶轨迹判断,若前车轮胎在积雪上留下清晰 “雪辙”,可沿雪辙行驶(雪辙处积雪较薄,抓地力相对较好),若前车频繁刹车或变道,需警惕积雪下存在隐藏障碍;注意积雪反光情况,晴天时积雪反光会影响视线,需提前开启遮阳板。

结霜路面风险:当气温在 0℃左右,夜间路面温度低于空气温度,空气中水汽会在路面凝结成霜,霜层虽薄(通常 1-2 毫米),但会使路面附着力大幅下降,尤其在清晨 6-8 时霜层未融化前,风险极高。识别方法:观察路面是否有 “白色薄霜”,尤其是停车场、郊区道路等空旷区域;启动车辆后,缓慢行驶 100-200 米,通过刹车感受路面附着力,若刹车距离明显变长,需预判路面结霜;注意天气预报中的 “霜冻预警”,若预警等级为黄色及以上,需提前做好防御准备。

(二)环境与车辆风险识别

培训中还需指导驾驶员关注低温环境与车辆性能关联的风险,避免因车辆部件故障加剧路面风险:

环境干扰风险:低温天气常伴随大雾、冻雨等恶劣天气,大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浓雾天气能见度不足 50 米),冻雨会在路面形成 “glaze ice”(光滑冰面),附着力比普通结冰更低。识别方法:大雾天气观察前方车辆的雾灯、双闪灯,若仅能看到灯光轮廓而无法看清车身,需预判能见度已低于 100 米;冻雨天气观察车窗玻璃,若玻璃上出现 “透明冰层”,需警惕路面已形成光滑冰面;注意风力变化,低温伴随大风时(风力超过 5 级),会加剧车辆行驶不稳,尤其冷链物流车辆多为大型货车,受风影响更明显。

车辆部件风险:低温会导致车辆多个部件性能下降,如发动机机油黏度增加,启动困难;刹车系统中的制动液可能因低温流动性变差,刹车响应迟缓;轮胎胎压会随温度降低而下降(气温每降低 1℃,胎压约下降 0.01bar),导致轮胎与路面接触面积增大,滚动阻力增加,同时抓地力下降。识别方法:启动车辆前,检查机油液位与黏度(若机油呈 “糊状”,需预热发动机后再行驶);启动后,轻踩刹车测试制动效果,若刹车踏板变硬、行程变长,需预判刹车系统受低温影响;行驶前检查轮胎胎压,若胎压低于标准值(冷链货车标准胎压通常为 8-10bar),需及时补充,避免低压行驶加剧轮胎磨损与打滑风险。

(三)交通参与者行为风险识别

低温天气下,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驾驶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增加路面风险,培训需指导驾驶员识别三类典型行为风险:

小型车操作失当风险:小型车驾驶员因缺乏低温路面驾驶经验,易出现急加速、急刹车、急打方向等操作,导致车辆打滑或失控,尤其在结冰、积雪路面,此类操作引发事故的概率是平稳驾驶的 3-5 倍。识别方法:观察小型车行驶轨迹,若发现车辆频繁 “左右摆动”,需预判驾驶员操作不当;若小型车在结冰路面仍保持高速(超过 60km/h),需警惕其可能因刹车失灵引发事故,提前避让。

非机动车与行人风险:低温天气下,非机动车(如电动车、自行车)轮胎易打滑,驾驶员可能因紧急刹车导致车辆侧翻,行人因穿着厚重衣物(如羽绒服、棉鞋),行动迟缓、反应速度下降,横穿马路时易忽视来车。识别方法:在路口、小区门口等区域,观察非机动车是否有 “蛇形行驶”(因轮胎打滑导致),若有需提前减速;注意行人是否戴帽子、口罩遮挡视线,若发现行人低头行走或奔跑,需预判其可能未观察来车,提前鸣笛示意。

冷链物流同行车辆风险:其他冷链物流车辆可能因运输时效性要求,在低温路面仍保持较高车速,或因车辆载重较大(生鲜、医药等物资通常满载),制动距离比空载车辆长 50% 以上,易引发追尾。识别方法:观察前方冷链货车的行驶速度,若其在结冰路面车速超过 40km/h,需预判其可能超速;若前方货车频繁变道,需警惕其可能为赶时效强行超车,避免跟车过近。

防御性驾驶 (4).jpg

二、低温天气下路面防御性驾驶核心技巧:主动规避与科学操作

针对低温天气下路面 “附着力低、视线差、车辆性能下降” 的特点,培训需围绕 “控速稳向、优化操作、协同防护” 三大核心,讲解适配冷链物流运输场景的防御性驾驶技巧,帮助驾驶员在复杂路面环境中主动规避风险,平稳行驶。

(一)车速与车距控制:适配低温路面的 “慢与远” 原则

低温路面驾驶的核心是 “降低车速、扩大车距”,培训需详细讲解不同路面状态下的车速与车距规范:

车速控制技巧:根据路面状态分级调整车速,结冰、冻雨路面车速不超过 30km/h;积雪路面(厚度 5-10 厘米)车速不超过 40km/h;结霜路面车速不超过 50km/h;若伴随大雾(能见度 50-100 米),车速需进一步降至 20-30km/h,且不可使用定速巡航(定速巡航会导致车速稳定,无法根据路面变化及时减速)。对于冷链物流大型货车,需额外降低 5-10km/h,因货车轴距长、载重高,在低温路面的惯性更大,减速所需时间更长。行驶中避免频繁加速,若需提速,需缓慢踩下油门(油门开度不超过 1/3),防止驱动轮打滑(尤其后轮驱动的货车,后轮打滑易导致车辆甩尾)。

车距保持技巧:低温路面的安全车距需延长至干燥路面的 3-4 倍,干燥路面大型货车安全车距为 50-100 米,低温结冰路面需延长至 150-200 米;积雪、结霜路面需延长至 120-150 米。可采用 “时间车距法” 辅助判断,即观察前车经过某一参照物(如路边标识、护栏)的时间,本车经过该参照物的时间间隔不小于 6 秒(干燥路面通常为 2 秒),若路面结冰或有雾,时间间隔需延长至 8-10 秒。跟车过程中,避免跟在小型车、非机动车后方,因这类车辆制动距离短,若急刹车,大型冷链货车难以快速减速,易引发追尾;优先选择与其他大型货车保持安全车距,且沿其车辙行驶,减少路面未知风险。

(二)转向与制动操作:适配低温路面的 “缓与稳” 原则

低温路面的转向与制动操作需摒弃 “常规驾驶习惯”,培训需讲解针对性技巧,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车辆失控:

转向操作技巧:低温路面转向需 “缓慢、平稳”,避免急打方向盘(方向盘转动角度每次不超过 90°),若需变道或转弯,需提前开启转向灯(转向灯闪烁时间不低于 3 秒),观察后视镜(因低温可能导致后视镜结霜,需提前开启后视镜加热功能),确认安全后缓慢转动方向盘,变道或转弯过程中保持车速稳定,不可加速或减速。针对冷链物流大型货车的 “内轮差” 风险(低温路面内轮差引发的侧翻概率更高),转弯时需扩大转弯半径,避免后轮碾压路边结冰区域,同时观察车辆右侧盲区,防止遗漏非机动车或行人。

制动操作技巧:低温路面制动需采用 “点刹 + 缓踩” 方式,避免急踩刹车(急刹车易导致车轮抱死,引发车辆侧滑),若车辆配备 ABS 系统,需持续轻踩刹车(ABS 会自动实现点刹,频率约为 10-15 次 / 秒),不可反复踩放刹车踏板,影响 ABS 工作效率。针对冷链物流车辆载重高的特点,需提前预判制动距离,如满载时(载重 30 吨以上),在结冰路面的制动距离约为干燥路面的 4-5 倍(干燥路面制动距离约 50 米,结冰路面需 200-250 米),因此需在距离障碍物 300 米以上时开始缓慢制动,避免临近时急刹。下坡路段制动时,优先使用 “发动机辅助制动”(手动挡货车挂入 2-3 挡,自动挡货车切换至 L 挡),减少刹车系统负担,避免长时间踩刹车导致刹车过热失效(低温下刹车系统散热快,但频繁制动仍可能导致过热)。

(三)车辆预热与行驶中的防护技巧

针对低温天气下车辆性能下降的问题,培训需讲解车辆预热与行驶中的防护技巧,为防御性驾驶提供基础保障:

车辆预热技巧:冷链物流车辆多为柴油发动机,低温下启动难度大,需采用 “分步预热” 方式:首先开启车辆预热系统(如 glow plug 预热塞),等待预热指示灯熄灭(通常 3-5 分钟,气温低于 - 10℃时需延长至 5-8 分钟);启动发动机后,保持怠速运转 5-10 分钟,待发动机水温升至 40℃以上、机油黏度降低后,再缓慢行驶;行驶初期(前 5 公里),避免急加速、急刹车,让车辆各部件逐步适应低温环境,如变速箱、传动轴等,减少机械磨损。

行驶中防护技巧:车窗防雾方面,因车内人员呼吸产生的水汽与车外低温形成温差,车窗易起雾,需开启空调除雾功能(选择 “前挡风除雾” 模式,开启 AC 键,温度调至 22-25℃),同时开启外循环,避免车内雾气反复产生;若除雾效果不佳,可在车窗内侧涂抹防雾剂(如洗洁精稀释液),减少雾气附着。轮胎防护方面,若路面结冰、积雪严重,需为车辆安装防滑链(选择与轮胎尺寸匹配的重型防滑链,安装在驱动轮上,如 6×4 货车需安装在中间两组驱动轮),安装后车速不超过 30km/h,避免高速行驶导致防滑链断裂或损坏轮胎;行驶中避免碾压尖锐物体(如冰块、石子),防止防滑链脱落或轮胎破损。

(四)冷链物资与路线规划协同技巧

冷链物流运输的核心是保障物资品质,低温路面驾驶需兼顾安全与物资保护,培训需讲解协同技巧:

物资保护与驾驶协同:冷链物流车辆的制冷机组需持续运行,以维持车厢内低温(生鲜物资通常为 0-4℃,医药物资通常为 2-8℃),低温天气下,制冷机组可能因低温出现启动困难或效率下降,因此驾驶过程中需定期检查制冷机组运行状态(如车厢内温度、机组油压、电流),若发现温度异常升高,需及时停车检查,避免因机组故障导致物资变质;同时,行驶中避免急加速、急刹车,减少车厢内物资晃动,防止物资碰撞损坏或堆积影响制冷效果(如箱式冷链车,物资需均匀堆放,预留通风通道)。

路线规划防御技巧:低温天气下,需提前规划 “低风险路线”,优先选择高速公路、国道等主干道(这类道路养护及时,结冰、积雪后会快速撒盐、除雪),避免选择乡村道路、山区道路(养护滞后,易结冰且无应急救援设施);通过导航 APP 查询实时路况,避开 “结冰路段”“封闭路段”,若需经过易结冰区域(如桥梁、隧道),需提前减速至 20-30km/h,开启双闪灯,缓慢通过;合理安排行驶时间,避开低温风险高发时段(如凌晨 2-6 时、清晨 6-8 时),若需夜间行驶,需确保车辆灯光系统正常(近光灯、雾灯、示廓灯),且每行驶 2 小时停车休息 1 次,检查车辆与物资状态,避免疲劳驾驶加剧风险。

防御性驾驶 (5).jpg

三、低温天气下路面突发状况应急处理:防御性应对与风险化解

即使做好风险预判与规范操作,低温路面仍可能出现突发状况,如车辆侧滑、爆胎、故障、物资泄漏等。培训需围绕 “冷静应对、优先保人保物资、减少损失” 核心目标,讲解常见突发状况的防御性应急处理流程,帮助冷链物流运输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保持镇定,规范操作。

(一)车辆侧滑与失控应急处理

低温路面车辆侧滑、失控是高风险状况,培训需详细讲解针对性处理方法:

前轮侧滑处理:若车辆前轮侧滑(方向盘无法控制,车辆向一侧偏移),需立即松油门,避免继续加速;保持方向盘稳定,不可急打方向(若向侧滑方向打方向,会加剧侧滑),待车辆侧滑趋势减缓后,缓慢向反方向调整方向盘,逐步恢复行驶轨迹;若侧滑伴随刹车失灵,需利用路边障碍物(如护栏、路缘石)轻微碰撞车辆侧面,通过摩擦力减速,避免车辆完全失控。

后轮侧滑处理:若车辆后轮侧滑(车辆尾部向一侧甩动,如 “甩尾”),需向侧滑方向打方向盘(如后轮向左侧滑,方向盘向左打),同时轻踩刹车(不可急踩),降低车速;待车辆尾部回正后,缓慢调整方向盘至正常行驶方向,避免过度修正导致二次侧滑;冷链物流大型货车因轴距长、重心高,后轮侧滑风险更高,处理时需更缓慢,避免急打方向导致车辆侧翻。

完全失控处理:若车辆完全失控(无法控制方向与车速),需立即开启双闪灯,鸣笛示意周边车辆避让;若路面有应急车道,缓慢将车辆转移至应急车道,利用应急车道与主车道的护栏摩擦减速;若无法转移,需选择路面障碍物少的区域(如路边草地、空旷地带),缓慢驶离路面,避免碰撞固定物体(如电线杆、树木);停车后,车上人员立即撤离至道路外侧安全区域,联系救援公司与物流调度中心,告知事故位置、车辆状态与物资情况。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