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客车安全知识培训:短距离高频次运行安全规范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8-25

在城市通勤、景区接驳、厂区内转运等场景中,新能源客车常以短距离高频次的模式运行。这种运行模式下,车辆启停频繁、电池充放电循环密集,对安全管理提出了特殊要求。以下从车辆日常检查、能源系统维护、驾驶操作规范、应急处理等方面,梳理短距离高频次运行的安全要点。

车辆出发前的检查需突出 “高频次、针对性” 特点。由于每日运行次数多,关键部件的损耗速度相对较快,需缩短检查周期。车身结构方面,重点查看车门启闭是否顺畅,特别是电动滑门的轨道有无异物卡滞,防止频繁开关门时出现卡顿或夹人情况;轮胎要检查胎压是否在标准范围内,胎面花纹中是否夹杂石子等硬物,胎侧有无鼓包或裂纹,毕竟短距离运行中频繁启停对轮胎的磨损和冲击更明显。

防御性驾驶培训 (19).jpg

能源系统是检查的核心。电池舱需仔细清扫,避免灰尘、落叶等杂物堆积,影响散热;观察电池外观有无鼓包、漏液,连接线束的插头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或氧化迹象。对于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辆,要留意电池组的温度监测装置是否正常显示;若为三元锂电池,则需重点检查热管理系统的管路有无渗漏。充电接口应擦拭干净,确保金属触点无锈蚀,盖好防尘盖,防止频繁插拔导致接触不良。

高压系统的检查不可忽视。需确认高压配电箱的柜门锁紧,高压线束的绝缘层无破损,绝缘检测报警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电机及控制器要查看冷却系统的液位是否充足,风扇运转是否顺畅,避免频繁启停导致电机过热。此外,低压辅助系统如转向助力、制动助力的电路连接要牢固,防止因振动造成接触不良,影响行车安全。

行驶过程中的操作规范直接关系到运行安全。起步时,应缓慢踩下加速踏板,避免瞬间大电流输出对电池和电机造成冲击;由于短距离运行中站点密集,要提前预判路况,减少急刹车频率,既延长刹车片寿命,也能避免电池因频繁回馈制动产生过热。通过路口或人流密集区域时,需降低车速,同时留意车辆的盲区,特别是车身右侧和后方,因为高频次停靠站点时,上下车人员可能分散注意力。

防御性驾驶培训 (28).jpg

充电环节的安全管理需适配高频次需求。短距离运行通常每日需多次补电,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充电桩,充电前确认充电桩与车辆的充电协议兼容。充电过程中,司机不宜远离车辆,需留意充电枪与接口的连接状态,观察车载显示屏上的充电电流、电压和电池温度,若出现异常报警应立即停止充电。充电完成后,先断开充电桩的电源,再拔下充电枪,避免产生电弧。若在站内进行换电,需严格按照换电流程操作,确保电池舱锁止机构完全复位后再启动车辆。

车辆停歇期间的维护要注重细节。每次班次结束后,需关闭车辆电源总开关,检查电池舱通风口是否通畅,清理舱内的灰尘和杂物;若车辆停放在露天场地,需避免阳光直射,可使用遮阳帘保护电池,同时防止雨水进入充电接口。每日运营结束后,要对电池进行均衡充电,避免长期浅充浅放导致电池容量衰减不均。此外,需定期检查高压系统的绝缘电阻,确保其符合安全标准,特别是在潮湿天气后,要增加检查频次。

特殊场景下的安全应对需提前预案。在景区或厂区等封闭区域运行时,要熟悉路线上的障碍物分布,如低矮桥梁、突出的树木枝干,防止车顶的电池组或高压部件被碰撞。遇到交通拥堵需长时间怠速时,应关闭空调等大功率用电设备,减少电池消耗,同时打开车窗通风,避免车内缺氧。若运行中出现电池温度异常升高、刺鼻气味或异响,应立即靠边停车,疏散乘客,关闭电源总开关,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处理,切勿自行开盖检查。

防御性驾驶培训 (25).jpg

设备的日常保养要结合高频次特点调整周期。例如,制动系统的刹车片磨损较快,需缩短检查间隔,确保制动间隙在规定范围内;电池的冷却系统要定期更换冷却液,清理散热器表面的污垢,保证散热效率。电机轴承的润滑脂需根据运行里程提前更换,防止因频繁启停导致润滑不良。此外,车载消防器材如干粉灭火器要定期检查压力,确保在有效期内,同时司机需熟悉其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响应。

总之,新能源客车短距离高频次运行的安全管理,需围绕 “高频次带来的部件损耗加速、电池充放电循环密集” 等核心特点,从检查、操作、维护等环节制定针对性措施,通过细致化、常态化的管理,降低安全风险,保障运营顺畅。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