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公司驾驶员安全培训课程涉及的突发乘客冲突应对与驾驶专注保持

文章出处:深圳市赛为安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25-09-16

一、突发乘客冲突的类型与潜在风险

公交行驶中可能遇到的乘客冲突多样,常见的有因上下车秩序、票务纠纷引发的口角,也有因座位争抢、肢体碰撞导致的激烈争执,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出现乘客辱骂、推搡驾驶员甚至抢夺方向盘的危险行为。这些冲突不仅干扰驾驶员注意力,更可能在车辆行驶中引发方向失控、急刹导致乘客摔倒等安全事故 —— 例如,驾驶员若在冲突中分心转向,极易与其他车辆或路边设施发生碰撞;而乘客与驾驶员的肢体接触,可能直接导致车辆瞬间偏离正常路线,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冲突的升级往往与环境因素相关:高峰时段车厢拥挤、站点停靠时间紧张、恶劣天气下乘客情绪烦躁等,都可能使小摩擦演变为大冲突。此外,部分乘客对公交规则的不了解(如携带违禁物品、要求中途下车)也可能成为冲突导火索,需要驾驶员在应对时兼顾规则解释与情绪安抚。

赛为安全 (32).jpg

二、突发乘客冲突的应对原则与基础技巧

应对乘客冲突的核心原则是 “安全优先、冷静处置、控场为要”。无论冲突类型如何,驾驶员首要任务是确保车辆处于安全状态 —— 若冲突发生时车辆正在行驶,应先保持直线行驶,缓慢降低车速,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停靠至路边安全区域(如公交站台、允许临时停车的路段),拉紧手刹后再处理冲突,坚决避免在行驶中转身与乘客争执或肢体对抗。

面对口角类轻微冲突,驾驶员应保持平和语气,用简洁语言劝解:“大家先冷静一下,车厢里人多,互相体谅下”“有问题咱们慢慢说,别影响开车安全”。避免使用指责性语言(如 “你这人怎么回事”),防止激化矛盾。若冲突双方情绪激动,可请周围乘客协助劝解,借助群体力量缓和气氛,同时通过车内广播提醒 “为了大家安全,请保持安静”,强化安全共识。

遇到涉及自身的指责或辱骂时,驾驶员需克制情绪,避免与乘客对骂。可采用 “共情回应 + 规则重申” 的方式:“您的心情我理解,但现在车辆行驶中,有任何意见请您先坐下,到终点站后我们再详细沟通”“按规定这站不能停车,您看前面站台就到了,我会停稳让您下车”。通过明确自身立场、提供解决方案,将乘客注意力从情绪发泄引导至问题解决上。


三、激烈冲突的紧急处置与安全防护

当冲突升级为肢体推搡或乘客冲击驾驶区时,驾驶员需采取果断措施保护驾驶安全。若乘客试图靠近驾驶座,可立即按下车内紧急报警装置(如配备),同时用手臂格挡但不主动反击,大声提醒 “请不要碰我,这样很危险!”,通过声音引起其他乘客注意并寻求帮助。若有乘客抢夺方向盘,无论车辆是否行驶,都要牢牢稳住方向盘,同时用余光观察路况,缓慢踩下刹车,在最短时间内将车停至安全区域,随后锁闭驾驶舱隔离门(如车辆配备),并拨打 110 报警,等待警方到场处理。

处置过程中要善用 “物理隔离” 技巧:若驾驶座与乘客区有护栏,可借助护栏保持安全距离;若没有,可侧身用座椅靠背阻挡乘客靠近,避免正面接触。同时,注意留存证据 —— 多数公交车配备车内监控,驾驶员可在冲突平息后告知 “车内有监控,您的行为都有记录”,既警示冲动乘客,也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对于因冲突导致部分乘客起哄、车厢秩序混乱的情况,驾驶员需强化控场意识,通过反复强调 “车辆停稳前请不要随意走动”“为了安全,请大家配合”,引导乘客回到座位或保持稳定站姿,防止因混乱引发二次事故(如乘客摔倒、物品散落绊倒他人)。

赛为安全 (89).jpg

四、驾驶专注保持的核心要点与训练方法

驾驶专注是公交安全的基础,即使未发生冲突,驾驶员也需具备 “抗干扰” 能力 —— 能过滤车厢内的嘈杂声、乘客闲聊等常规干扰,始终关注路况、交通信号和车辆仪表。保持专注的关键在于 “视线管理”:行驶中视线主要聚焦于前方 50-100 米的路面,同时通过后视镜每隔 5-8 秒扫视一次车内和车辆两侧,形成 “远看路况、近看仪表、侧看环境” 的观察节奏,既不忽视车厢动态,也不被无关细节分散注意力。

在处置完乘客冲突后,驾驶员需快速调整状态,避免情绪残留影响后续驾驶。可通过 “深呼吸 + 自我暗示” 进行平复:深吸一口气(4 秒),屏息 2 秒,缓慢呼出(6 秒),重复 3 次;同时在心里默念 “现在专注开车,把乘客安全送到站”,将注意力拉回方向盘、油门和刹车的操作上。起步前再次检查后视镜,确认车辆周围安全,行驶中刻意关注前方车辆的刹车灯、行人动态等细节,通过具体观察任务强化专注度。

日常训练中,可通过 “模拟干扰” 提升抗干扰能力:在平稳行驶的空车中,让同事模拟乘客争吵、询问站点等场景,驾驶员需在回应的同时保持车速稳定、车道居中,逐步养成 “边应对边观察路况” 的条件反射。此外,养成 “班前状态自查” 习惯 —— 上岗前若感到疲劳、情绪低落,及时向调度报备换班,从源头避免因自身状态不佳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


五、不同场景下的冲突应对与专注保持策略

早高峰车厢拥挤时,若发生乘客因踩脚、挤碰引发的冲突,驾驶员可在停靠站台时快速说:“高峰人多,大家互相让让,马上就到下一站,下车松快松快”,利用站点停靠的短暂间隙缓解拥挤压力,同时通过后视镜观察冲突双方是否冷静,若仍有争执,可补充一句 “别耽误大家上班时间,消消气”,用共同利益点引导和解。

遇到乘客因票务问题(如投币不足、刷卡失败)与驾驶员争执时,避免纠结 “是否少投了钱”,可灵活处置:“这次就算了,下次注意投够就行”“实在没带钱也没关系,下次补上,先上车吧”。若乘客坚持纠缠,可表示 “有异议您记下车号和时间,打公交客服电话反映,现在先保证开车”,将问题转移至后续处理渠道,避免在车厢内僵持。

当车辆行驶中突发乘客抢夺方向盘等极端情况,驾驶员的第一反应应是 “双手紧握方向盘不放松”,同时用身体顶住驾驶座靠背,防止被拖拽导致方向失控,另一只手迅速按下应急停车按钮(若有),并大声呼救 “有人抢方向盘,大家帮忙!”。待车辆停稳后,立即打开双闪,锁死车门,拨打 110 和公司调度电话,清晰说明 “XX 路公交,在 XX 路段,有乘客抢夺方向盘,已停车,请求支援”。整个过程中,始终将身体重心放在驾驶操作上,不为挣脱而放弃对方向盘的控制。


六、FAQs

问题 1:行驶中后排乘客发生激烈争吵并动手,驾驶员既要关注路况又要处理冲突,该如何平衡?

行驶中后排乘客激烈冲突时,平衡的关键是 “分阶段处置,以安全动作为优先”。首先,驾驶员需用眼角余光快速判断冲突程度 —— 若只是推搡未涉及驾驶区,先保持正常行驶,同时通过车内后视镜观察冲突是否有扩大趋势,避免因转头看后排导致方向偏移。其次,在前方遇到红绿灯或公交站台时,抓住停车间隙通过广播提醒:“后排的乘客请不要打架,为了大家安全,请马上停手”,利用停车的 30-60 秒传递警示信息。

若冲突持续升级(如有人摔倒、物品散落),驾驶员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前减速并寻找最近的安全停靠点(如路边无障碍物区域),打右转向灯示意后平稳停车,拉紧手刹。此时可转身面向冲突区域,用严肃语气制止:“都停下来!再打我就报警了!”,同时观察周围乘客是否愿意协助,若有热心乘客劝解,可请其帮忙拉开双方,自己则快速回到驾驶座保持警惕,避免长时间离开驾驶位。

处理完毕后,起步前务必通过后视镜确认车厢恢复秩序,行驶中刻意将视线聚焦于前方路况,每过一个路口做一次 “路况确认”(如 “绿灯,安全通过”),通过主动强化驾驶任务来快速收回注意力,防止因担心冲突再次发生而分心。

赛为安全 (31).jpg

问题 2:乘客因坐过站要求中途停车被拒后,辱骂并拍打驾驶座后背,驾驶员如何应对才能既保证安全又不激化矛盾?

遇到此类情况,驾驶员需坚守 “不中途停车” 的规则底线,同时通过 “情绪缓冲 + 解决方案” 化解对抗。首先,保持身体稳定,不回头、不回应辱骂,双手稳握方向盘正常行驶,避免因拍打导致手部晃动影响方向。其次,用平稳语调简短回应:“规定不能中途停车,下一站离这只有 300 米,我会停稳让您下车”,重复 2-3 次,让乘客明确知晓解决方案,避免因沟通模糊引发更激烈行为。

若乘客持续拍打,可在车辆停靠下一站时(而非行驶中),待乘客下车前补充一句:“您下次坐车提前看下站牌,快到了就到门口等着,不容易坐过站”,用建议性语言替代指责,既维护规则又留有余地。若乘客拒绝下车并继续纠缠,驾驶员可告知:“这站不停够 3 分钟不能走,您要是一直这样,我只能联系调度和警察了”,明确后续措施但不威胁,同时悄悄按下车内报警装置通知公司调度。

整个过程中,驾驶员要将 80% 的注意力放在车辆操作上,通过 “握稳方向盘、脚轻放刹车踏板” 的肢体状态保持驾驶警觉,仅用 20% 的注意力回应乘客,避免陷入 “与乘客争对错” 的情绪中,始终以 “把车开稳、按站停靠” 为核心任务。


问题 3:多名乘客因座位问题集体争执,车厢内一片混乱,驾驶员如何快速控场并保持后续驾驶专注?

多名乘客集体争执时,控场的关键是 “利用规则权威 + 借助群体压力”。驾驶员应先寻找安全停靠点停车,然后转身面向乘客,提高音量但语气坚定地说:“公交座位是先到先得,谁也没规定必须给谁坐,大家都是出来乘车的,互相让一步行不行?”,用 “规则平等” 的共识压制个体争执。同时,可指向车厢内的 “老弱病残孕专座” 标识补充:“只有这些座位是特殊群体优先,其他座位大家商量着来,吵成这样谁也坐不安稳”,引导乘客回归规则框架。

若混乱中有人煽动情绪(如 “这司机不管事”),驾驶员可直接回应:“我管的是全车人安全,现在你们吵得车都没法开,耽误的是所有人时间”,将矛盾焦点从 “座位” 转移到 “共同利益” 上,多数乘客会因担心延误行程而主动劝解争执者。待争执平息后,驾驶员立即回到驾驶座,通过 “三查” 动作收回注意力:查车速表(确认起步速度)、查后视镜(确认无乘客走动)、查前方路况(确认信号灯状态),用具体操作步骤重建驾驶专注。

行驶后若仍有乘客小声抱怨,驾驶员可通过广播播报下一站名称 “下一站 XX 站,要下车的乘客请准备”,用常规报站转移车厢注意力,同时通过 “数路边路灯”“观察前车尾灯变化” 等微小任务,保持大脑对驾驶环境的关注,避免被余音干扰。


问题 4:驾驶员在处置完乘客冲突后,情绪仍很烦躁,如何快速调整状态以确保后续驾驶安全?

处置冲突后情绪烦躁时,需通过 “物理调节 + 心理暗示” 双管齐下快速平复。物理调节可采用 “5-4-3-2-1 感官着陆法”:停车状态下,依次说出眼前看到的 5 样东西(如 “方向盘、仪表盘、车窗、乘客、站台”),触摸 4 样物体(如 “座椅的布料、方向盘的塑料、车门的金属把手、自己的衣角”),听到的 3 种声音(如 “发动机声、乘客说话声、外面的车笛声”),闻到的 2 种气味(如 “车厢内的空气、自己身上的薄荷糖味”),最后说出 1 种身体感觉(如 “脚踩在踏板上的压力”),通过激活感官知觉将注意力从情绪拉回当下环境。

心理暗示要聚焦 “责任与目标”:心里默念 “我现在的任务是把剩下的乘客安全送到站,他们的家人在等他们回家”“刚才的事已经过去了,再想也没用,专心开车最重要”,用职业责任感替代烦躁情绪。同时,可在行驶中轻轻哼唱起熟悉的、节奏舒缓的旋律(仅在确保不影响听觉判断的情况下),或调整坐姿(如挺直腰背、放松肩膀),通过身体状态的改变带动心理状态平复。

若情绪难以平复,可在到达终点站后向调度员说明情况,申请短暂休息(如 10-15 分钟),到站台外深呼吸、喝口水,待情绪稳定后再继续出车。记住:带着烦躁情绪开车比短暂延误更危险,及时求助是负责任的表现。


问题 5:遇到乘客质疑票价并扬言 “不给说法就不让开车”,导致其他乘客抱怨催促,驾驶员如何兼顾冲突处理与安抚其他乘客?

此类情况需采用 “分离处理法”,同时应对两类乘客的需求。首先,对质疑票价的乘客,用 “信息透明 + 承诺解决” 回应:“您看车身上的线路牌,这趟是空调车,票价 2 元,投币机上也有提示”,同时递给他一张公交公司客服卡片 “这是我们的投诉电话,您可以打这个电话详细反映,一定会给您答复”,既提供解决渠道,又避免在票价解释上陷入拉锯。

接着转向其他乘客,用 “共情 + 预期管理” 安抚:“抱歉让大家久等了,这位乘客对票价有疑问,咱们稍等 1 分钟,我确认下信息就开车,保证不耽误太多时间”,通过明确等待时长减少焦虑。若有乘客抱怨 “快点吧,要迟到了”,可顺势说:“大家放心,我会尽量加快速度,下几站争取按点到”,用积极承诺转移注意力。

处理时始终保持站立姿势(若已停车),身体微微侧向两类乘客,让双方都感受到被关注,避免背对任何一方。待质疑乘客情绪稍缓,立即说:“您先找个座位坐下,有问题咱们到终点站再说,先保证大家能按时到站”,同时做出准备起步的动作(如松开手刹、观察后视镜),用行动暗示冲突暂告一段落。

行驶中,通过平稳驾驶、精准报站(如 “下一站还有 2 分钟就到”)展现专业性,让其他乘客感受到 “驾驶员已掌控局面”,减少后续抱怨。若质疑乘客仍有不满,可在停靠下一站时轻声说:“这站您要是想下车也可以,换乘其他车更方便”,用提供选择权的方式降低其继续纠缠的可能性。



400-902-2878400-902-2878
企业邮箱mail@safewaychina.com
在线咨询在线咨询